按照发改委投资核准制度要求,企业在上报申请报告前,需完成可研报告、专题报告和诸多支持性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根据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除已经明确支持文件外,“其他文件”数量庞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踪的某项目显示,在核准前仅土地规划、生态影响、地震地质、水资源、文物、水土保持等核心组件就有30余项,外加其他大小文件上百个。
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审批文件互为前置条件,政府部门之间互相钳制,让审批变得更为复杂。一位负责煤电项目审批的人士介绍:“举例说,投资项目选址研究报告批复应该是首位的,但一些地方需要附加用地预审、水土保持、环评批复等,问题是厂址没有确定,环评位置谁来定呢?再如,一些地方林地审批要土地文件,土地审批也要林地批复文件,企业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国家能源局近日开展的简政放权监管中,也发现类似问题。如,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实行核准制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取消出具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在前置审批手续齐备的前提下直接办理项目核准手续。但在一些地区,出现项目业主因无“路条”而无法办理国土、规划等手续的现象。
一个大型水电的审批历程
不同能源项目审批流程和所需要支撑性文件有所不同。以大型水电为例,其从开展前期工作到投产,多在10年上下。
国电大渡公司原总经理付兴友撰文指出,水电建设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审批,取决于国家审批程序的优化,取决于国家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对项目的真心的支持力度。
一般说来,大型电力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是:项目前期选点地勘等前期准备工作——预可研——可研——相关技术部门的审核——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较多的审核审批——国家发改委审核——国务院审批。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水电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十分漫长,除开流域规划工作以外,前期预可研以前的工作少则5年,多则数十年,建设期时间根据审批程序的快慢而定,但一般10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设期不会少于5年。
业内人士介绍,水电站核准前的设计工作分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预可研设计、可研设计。在流域水电规划设计阶段,企业在获得省发改委的有关文件后可以开展水电规划设计,完成后报省级发改委审批,而跨省区的流域水电规划要由国家发改委委托或组织审批。
当水电流域规划经省级发改委批文下达后,业主即可向发改委申请前期工作权,并经批准后即可委托设计院开展预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