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整机市场竞争激烈
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共有风机整机制造企业82家,仅华锐、金风和东汽三家制造商就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55.3%,占到国际市场的23%,是国内风电机组整机的主要制造商。整机设备制造商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几个层级:大规模生产的、小规模试验的、已生产出样机的、正在研发的。从企业性质上分又有国有、民营、外商合资、外商独资等几种。过多的制造企业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给风电带来了“过剩”的批评。2010年的风机价格与200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估计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仍在1000万千瓦以上,因此各家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风机整机市场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有经验的投资商仍然会选择风机性价比高、技术成熟的制造商,并且关注风机的运行业绩、售后服务是否优良等等,不会盲目地选择低价产品,毕竟一分钱一分货,投产后20年寿命期的风险都由投资商承担。所以,很多没有实力的制造商已经开始停产或寻找合作伙伴,采取整体出售、让出控股地位等方式退出或降低风险。市场竞争已经起到了该起的作用。
工信部3月底发布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设置的准入门槛太高。如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等等。这个标准虽然可以抑制一部分企业进入风电制造的行列,但破坏了市场规律,使目前已经在门槛里的风电制造企业逃脱了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被保护起来了,反而成为优势。应用市场竞争自然而然地淘汰部分产能是最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过多的产能已经变成了出口优势,2009年中国已经出口到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近3万千瓦风机设备。所以没必要担心产能过剩,企业自会为产品找到适用的市场。
风电产业仍需努力
风电产业从无到有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在投资商攀比装机容量、制造商追求扩大产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加入到风电行业的企业存在盲目乐观情绪,认为风电很简单,只要风机能转起来就成功了,现在已经受到教训,已经运行的风机频繁更换主要零部件、可利用率低、电能质量差等问题已经显现。整个行业需要克服浮躁心理,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并解决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国际风电领域掌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