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酒泉“借风”之谜

酒泉“借风”之谜

2010-04-24 来源:中国财经报道 浏览数:2881

  今年以来,新能源一直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关于风电在我国的发展,讨论尤为热烈。最近五年,我国风电的装机总容量从126万千瓦,增长到了2600万千瓦,总量增长超过了20倍。有人说风电项目上得太多了,但也有人说,中国的风电发展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究竟风电是发展多了,还是少了呢?在一片议论声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千万千瓦级的超大型风电基地正在甘肃酒泉建设。我们的记者也来到了酒泉。

  这是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个片段,讲的是一则最流传的民间故事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年轻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英勇善战,击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一坛,犒赏前方的有功将士,由于酒少人多,霍去病将其倒在泉中,与众共饮,故此酒泉而得名。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南依祁连山(16.25,0.00,0.00%),北连马鬃山,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两个江苏省大,其中40%的面积为戈壁荒漠,由于酒泉的特殊地理位置, 酒泉成为了东西风的天然通风道。

  酒泉戈壁滩上的风酝酿形成于冰岛洋面,掠过莫斯科上空,途径西伯利亚,最终在蒙古高原迅速制冷加压,沿着蒙古高原一路呼啸而来,达到甘肃酒泉。酒泉狭长的戈壁通道进口是酒泉的玉门市,被称为世界风口,年平均风速达到每秒7.9米;大风再一路向西吹到酒泉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年平均风速达每秒8.3米,相当于一年365天,每天都吹着四五级大风。

  酒泉瓜州居民说:“我是1967年来瓜州的,那个时候,哎呀,三日两头的就是刮那个黑风,太阳遮住……”

  还有的说:“俗话说安西(瓜州)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而且说这个东风和西风叫两个清洁工,不是东风清洁工扫,就是西风清洁工扫,反正安西大街上的脏东西就是风刮跑了。”

  大风给酒泉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酒泉市瓜州县一位叫倪秀峰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的记忆中,所有的回忆都和风有关,就连他珍藏的几枚古钱币,都是当年刮大风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拣的。“刮风的时候就是说那个沙子,让人眼睛都睁不开,我们好多小伙伴从小就说是,那眼睛就说是得那种沙眼吧。”

  家乡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倪秀峰从小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离开这个恼人的地方,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深圳工作,但是后来他又放弃了深圳,回到那个在梦里都被刮醒的地方,如今,酒泉的风电发展,使他在一家风机制造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就是,现在感觉家乡那么多的风能发电机所,来把这个风资源能够利用起来。”

  甘肃省酒泉市市委书记李建华说:“从我们酒泉的风力资源来看的话,总储量是1亿5千万千瓦,已经探明马上就可以开发的是4000万千瓦,而在这4000万千瓦集中在1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以内,这1万平方公里土地平坦,基本上是戈壁荒漠,没有1户拆迁户,不占1亩耕地。这个地方的风资源可以说是没有破坏性风速,而且不像南方还会有什么霜降啊,冰冻雨雪天气啊,这些都没有,同时也没有酸雨这样的腐蚀性的气候”。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先生作为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曾对全国风资源集中地区做过多次调研。他在接受本栏目的采访时说,河西走廊是他去过最多的地区之一。“因为这条路我也走过很多趟,确实我在沿途看到呢,过去就是荒漠很严重,应该说农业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你去翻过去的古诗,唐诗,好多讲到这段的时候都是凄凄惨惨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啊,劝君更进一杯酒啦,都是这样的。为什么?那个地方太荒凉,但是风,飞砂走石。我想这个地方要发展起来,怎么把这个本来不是对农业很有利的这么一种东西,变成一个人类需要的东西。”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内蒙古风电博弈局
阅读下文 >> 国家能源局发布我国风电发展简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568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