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风电设备 > 风电准入标准红线清晰 三线企业遭受“两面夹击”

风电准入标准红线清晰 三线企业遭受“两面夹击”

2010-04-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数:3434

  目前,“技术空心化”正是中国风电制造行业主要弊病。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0.3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但在新机型联合开发过程中仍然以外方设计为主,中方还没有完全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且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核心技术,仅是充当组装厂功能。

  “至于‘5年以上的大型机电行业从业经历’标准,如果有新进入者,那么几近全是‘国家队’。”金立萍坦言,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从2005年左右开始起步,而在该时段前,民营从事大型机电行业的企业寥寥无几。

  联合还是推出?

  跟据工信部装备司的解释,现有风电机组生产企业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应在《准入标准》颁布后一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不能达到《准入标准》要求的,不得享受国家在投资、税收、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不得列入《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合格厂商名录》。

  “这就意味着,过半数企业需要联合,或是出让给试图新进入的大企业。”刘屋说,联合或出让的企业数目或许会达到70家左右。

  刘屋称,其企业目前装机容量仅有6万千瓦左右,尚有扩建需求,但距离改扩建需“不少于50万千瓦”的标杆仍相差甚远,所以只能考虑与同行联合。目前已有企业愿出可观价码买下刘屋的公司,但“风电制造哪怕仅有2万千瓦的订单,产值就在2亿左右”,“这一行还处于上升周期,我不打算退出”。

  令三线企业为难的不仅是《准入标准》的清晰红线,同时还有一线及二线前列企业的凶猛进攻。目前国内前10家占到总装机容量的85%,其中一线的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方电气各自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9%、20.7%和12.9%。

  金立萍说,《准入标准》的提出,未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再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而“国家队”或可更多进入,同时未来风机制造会向海上风机领域延展。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却对《准入标准》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不应该制定《准入标准》,行业的优胜劣汰应由市场决定。“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不应将市场问题管太细,即使《准入标准》出台,对市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201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将达9.5亿千瓦左右
阅读下文 >> 2009年国内UPR产业回顾和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544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