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新华财经年报】2019年新能源行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新华财经年报】2019年新能源行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2020-02-19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作者:徐曼、裴紫叶 浏览数:3466

2019年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展望2020年,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我国新能源转向“平价”关键期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未来风电、光伏高比例部署及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技术、政策、模式创新三方面努力。

  2019年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展望2020年,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我国新能源转向“平价”关键期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未来风电、光伏高比例部署及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技术、政策、模式创新三方面努力。
  
  2019年,我国新能源产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风电开发“稳中有进”,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稳步发展;尽管在政策调整下,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出口增速不断提升。
  
  当前,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期和转向“平价”的关键期。2019年,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平稳有序发展,并依靠技术进步推动降本增效,多举措促进高质量、高比例发展,不断向平价上网目标迈进。但也要看到,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向主力能源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着电网消纳空间限制、电网协同稳定性不足、和其他传统能源的竞争,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建议,我国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要实现未来风电、光伏高比例部署及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技术、政策以及模式创新三方面努力,推进技术进步降本增效,研究机制发展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通过创新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1 2019年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风电开发“稳中有进”,海上风电和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我国风电行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保持稳定。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646万千瓦,较2018年同期微降74万千瓦。2019年1-9月,全国风电发电量28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根据中电联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达到2亿千瓦。相关机构推测,201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在2000万-2200万千瓦,与2018年基本持平。
  分地区看,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的并网容量中,中东南部地区占58.7%,三北地区仅占41.3%。累计装机方面,中东南部地区占35.2%,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市场稳妥推进。
  
  2019年1-9月,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6万千瓦,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协会风力机械分会的最新预测,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将达187万千瓦,同比增长16.15%。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550万千瓦,同比大增51.52%。
  
  2019年,我国分散式风电稳中突破。各地纷纷出台规划推动分散式风电的发展,截至2019年10月底,包括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吉林以及新疆在内的约17个省市区公布了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随着一批项目的逐步落地,分散式风电在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等方面的价值初步显现,分散式风电同比增长较快,已成为风电产业新的增长点。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电网企业采取加大风电跨省区外送、电力替代、提升灵活性等增强风电消纳能力的措施,我国弃风现象不断好转。2019年1-9月,全国弃风电量为12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4.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改善。弃风率较为严重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同比均出现显着下降:新疆弃风率15.4%、甘肃弃风率8.9%、内蒙古弃风率6.6%,同比分别下降9.8、10.1、6.7个百分点。
  
  技术研发有序推进。当前,我国风电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型传感技术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使管理更加高效。
  
  此外,我国风电企业实力日趋增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据统计,在整机出口方面,我国风电机组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从2007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34个,遍布全球6大洲。2018年,在全球新增装机排名前十五的整机制造企业中,8家来自中国。不少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国门,对外投资逐年提升。一条覆盖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国际业务链基本形成。

  (二)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稳步发展,新增装机量大幅下滑
  
  2019年,虽然受政策的影响,我国光伏市场出现了震荡,但在全球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1-10月,我国多晶硅的产量达27.6万吨,同比增长34.6%;硅片产量113.7GW,同比增长46.1%;电池片产量93.3GW,同比增长54.2%;组件产量83.9GW,同比增长31.7%。1-10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总产量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总产量;1-10月组件产量与2018年全年相当。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介绍,2019年,单晶PERC、多晶电池、TOPCon、IBC、异质结等不同电池技术路线转换效率不断打破纪录。与此同时,在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光伏中标电价快速下降,光伏发电已成为部分国家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
  
  具体来看,在硅片端,新增产能主要以单晶硅片为主,且呈现出向大尺寸发展的趋势;在电池片方面,P-PERC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普遍达到22.2%-22.4%,领先企业达到22.6%以上。天合光能、晶科、东方日升等企业逐步加大N型电池研发和生产,IBC电池开始引起业内关注。在组件环节,随着自动汇流焊、智能EL图片自动分析、激光串焊一体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应用,产线智能化改造逐步加强,组件技术愈发多样化,双面、半片、叠瓦、拼片、板式互联、叠焊、透明背板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对外贸易方面,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1-11月,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为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其中,组件出口额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37.1%,超过2018年全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161.1亿美元);组件出口量超过63GW,同比增长超70%。

  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大幅下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7.5GW左右,相比2018年同期的36GW,下滑51.38%。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19年全年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大约为25-30GW。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预计,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规模约为28GW。
  此外,分布式光伏占比首超集中式。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9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99GW,同比下降53.7%。其中,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别新增7.73GW和8.26GW,分布式新增装机在总新增装机中的占比首次超过集中式,达52%。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7.61GW,其中,集中式电站7.88GW,占比45%,分布式光伏9.73GW,占比55%。
  
  户用光伏快速增长。在2019年1-10月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户用光伏占比达43%,户用光伏的增长成为2019年市场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已有累计5.3GW的户用光伏项目纳入2019年补贴指标。
  
  不容忽视的是,在2019年户用光伏显露锋芒的同时,由于户用补贴价较高,导致了补贴规模在较短时间内用完。此外,从地域上看,各省纳入2019年财政补贴的户用光伏装机规模差距较为悬殊,仅山东一省就达到1.9GW,超过全部户用规模的三分之一。

  (三)政策加码,推动风光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仍是一个政策主导型产业,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2019年,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风电、光伏产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总结起来,2019年我国新能源政策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以补贴额定装机量,光伏发电建设管理迎重大机制创新。继2018年“5?31”新政国家把控光伏产业发展节奏,加速推进补贴退坡之后,为推动光伏产业“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国光伏发电建设管理工作迎来重大机制创新,实行需要国家补贴项目和不需要国家补贴项目分类管理,其中,对需要补贴的项目采用“量入为出”的方法,以补贴额定装机量,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资源配置。
  
  二是“配额制”落地,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2019年,我国酝酿多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终于落地。《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依据,提出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核心是确定各省级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即“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按省级行政区域确定消纳责任权重,包括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

  2 风电、光伏进入竞价时代,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
  
  (一)风电、光伏进入竞价时代,加速向平价迈进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越来越大。相关部门早前就已提出,补贴将逐步退出,2020年实现风、火电同价。这一设想在2019年终于得到落实。2019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第一批拟建光伏、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名单,共计250个平价示范项目,其中包括56个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装机规模达4.51GW。这一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风电行业正式迈入平价新时代。此后,安徽、广东、河南、湖南、辽宁、山东、陕西、四川、黑龙江等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申报风电平价上网的政策,各地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动作频频。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分别对陆上、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做出规定。在此之前,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名单出炉。
  
  5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风电、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力度,并明确项目有关边界条件。随着政策的频繁发布,风电、光伏平价上网时间也日益临近。
  
  光伏行业进入无补贴平价上网与享受国家补贴竞争配置等多种项目模式并存的阶段。新政确定了“补贴以收定支、项目全面竞价”的基本原则,即以竞争性方法来对需要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除光伏扶贫、户用光伏外)进行配置并参加全国统一电价排序,这是史上首次。经梳理,截至新政规定的竞价截止日期2019年7月1日,全国31个省市中有24个省市已公布了其竞价配置资源的项目名单,合计装机容量约为26GW。还有7个省市项目名单与规模没公布,预测规模5GW左右,最终或实现30GW的总装机容量,基本符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预期。
  
  规模化、基地式开发是风电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重要途径。2019年,风电大基地建设再次在“三北”地区积极部署。内蒙古乌兰察布、青海海南州等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超百万千瓦风电开发项目,大规模风电基地正加速推进风电平价上网步伐。2019年9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投资约400亿元,在乌兰察布建设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这一项目成为我国首个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同月,中广核宣布于乌兰察布建设200万千瓦风电平价基地项目。2019年,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大手笔”入局风电,在规模效应的加持下,风电大基地项目度电成本有望出现显着下降,陆上风电的“平价时代”有望加速到来。
  
  (二)风电“抢装潮”来袭,产业链全面吃紧
  
  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对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进行调整,明确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新核准风电指导价也有所下调。受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调整影响,2019年我国风电行业迎来“抢装潮”。
  
  为获得更高的上网电价,风电开发商开启了一轮风风火火的“抢装”,他们积极调增2019-2020年风电投资计划,以期在2020底前完成并网。例如,华能国际计划风电资本支出从2018年的70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240亿元,提升接近4倍。龙源电力2019年计划投产1.2-1.5GW装机,开工2GW,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开工力度将剩余已核准项目完成投资建设。华润电力2019、2020年风电投产目标分别为1.7GW、2.3GW,相比2018年投产的1.2GW,目标接近翻倍。
  
  经历了2016、2017年两年风电新增装机下滑的“低迷期”,风电整机价格在2018年下半年跌到了谷底,而“抢装潮”的来袭却让整机商业绩出现回暖。风电整机从买方市场迅速转变为卖方市场,风电整机价格触底反弹。根据北极星风电网的统计数据,2019年7月,华润集团26个风电整机采购项目中,中标均价约为3618.46元/千瓦。据业内媒体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主流陆上风机招标价格已升至3800-4200元/千瓦,同比增长约15%。
  
  各大整机商积极保供交付,我国风电产业链因此经受持续考验。风机叶片、轴承、铸件等核心零部件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巴沙木作为风机叶片主要原材料,一时间价格翻倍。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多数项目想要抢在2020年底前并网发电,交付期缩短,产业上游零部件供应紧张,风机价格或将继续上涨,达到4200-4400元/千瓦。
  
  供应链紧张引发业内担忧,受限于零部件短缺、施工容量等因素,多省市大量已核准项目预计难以按期完成。如何在保证开发商电价收益的同时,保证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三)海陆风机大型化趋势初显
  
  2019年,各大整机商纷纷下线5兆瓦以上的大风机,6兆瓦、8兆瓦、10兆瓦国产大机组不断创出容量新高。从最早的千瓦级小风机到如今的兆瓦级大风机,我国风电技术水平和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风电制造能力跃居世界前列。过去数年间,国内多家制造企业积极布局大兆瓦风电机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大力推进风电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
  
  陆上风机方面,随着国家对平价基地集中化开发模式的支持,国内各大整机商纷纷研发出针对平价大基地的3.X兆瓦和4.X兆瓦平台机型。而明阳智能在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推出的MySE5.0-166陆上型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更是将中国陆上最大风机单机容量刷新至5兆瓦级别。据悉,乌兰察布风电项目的中标机型单机平均容量已达到4.16兆瓦,带动我国陆上风电机组从2.0兆瓦时代开始迈向4.0兆瓦时代。
  
  海上风机方面,随着集中化、规模化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建,多家征集商纷纷研发出大兆瓦海上风机。2019年8月,上海电气8MW海上风机下线。2019年9月25日,东方电气制造的国内首台单机最大10MW海上风机下线;同日,金风科技制造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MW机组揭幕亮相。2019年10月,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期间,明阳智能和中国海装均发布了10MW海上风机。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已进入“竞价”阶段。2019年多省市相继发布最新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结果,在大兆瓦机组的加持下,海上风电是否能够承受补贴退坡的压力甚至走向平价备受业内关注。必须看到,我国海上风电产业仍处于起步期,不可避免的是,与大功率海上风机相匹配的齿轮箱、发电机、铸件、主轴承等核心零部件仍是行业掣肘因素。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运维成本高,在顺应大机组发展趋势的同时,如何降低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场规模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将是行业未来持续关注的话题。
  
  (四)海外需求拉动光伏制造端逆势增长
  
  在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19年光伏制造端却出现逆势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海外需求的拉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电池片2019年上半年出口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组件2019年1-8月出口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2019年前三季度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已超过2018年全年,预计2019年全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将超过200亿美元,达到“双反”前水平。此外,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对27个国家或地区组件出口额超过亿美元,对14个国家或地区组件出口量超过1GW。光伏组件出口市场继续朝多元化发展,前十出口市场中亚洲国家3个,欧洲国家4个,拉美国家2个,大洋洲国家1个。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新兴市场将不断涌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热门,南美、中东等地区的国家或成为未来光伏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在此过程中,传统海外市场的复苏以及新兴海外市场的不断涌现将为我国光伏产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风电、光伏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
  
  随着技术进步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整合逐渐加速,成为当下风电和光伏产业的一大趋势。
  
  光伏方面,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当前,多晶硅产业集中度正不断提升。2019年1-10月,前10家万吨级企业的多晶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2%。硅片方面,下游对硅片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电池片方面则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企业。
  
  2019年以来,海润光伏、兴业太阳能、向日葵等数家光伏企业陷入困境,被传出亏损及退市、债务重组、出售光伏资产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隆基、通威、正泰、中环等头部企业依然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究其原因,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调整,政策的清晰导向与市场竞争的压力,联合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和社会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随着光伏行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趋势日益明显,在规模、技术等层面占据优势,同时在整体供应链上形成独特差异化优势的企业将更容易立足市场。“十四五”时期,产业整合还将进一步推进。
  
  与此同时,2019年以来,在长期以民营资本为“主角”的光伏领域,各大国企“动作频频”,光伏行业的股权交易活跃程度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份。在许多民营企业囿于资金压力而亟待纾困的当下,国有资本正在加速入局,除了中广核、国家电投、三峡资本控股等较早布局光伏的央企,华能集团、水发集团等诸多实力雄厚的国企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自2018年“531”开始,光伏行业已经拉开了“国家队”入场的序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产业整合快速推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加速退出,企业间的合作,尤其是大企业之间、国企之间的合作、国企的进入日渐增多。展望未来,国内光伏生产企业仍将保持一定程度扩产,高效产品产能将增加;同时,头部企业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产业竞争将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整合将持续推进,优势国企持续强势进入,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指出,要清醒地看到,在平价的过程中,光伏产业的利润率正在持续下降。为保持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业内并购重组或将成为新常态。拥有技术积累、管理制度和生态品牌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风电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简称《简报》)显示,近五年,风电整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集中趋势明显,排名前五的风电整机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54.1%增长到2018年的75%,增长20.9%;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77.8%增长到2018年的90%,增长12.2%。
  
  从新增装机量来看,2018年,中国风电市场有新增装机记录的整机商共22家,排名前两位的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占据了半壁江山,十名开外的整机商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5%。海上风机制造同样呈现出产业高度集中的特征。《简报》显示,2018年共有7家整机制造企业有新增海上装机,其中上海电气新增装机最多,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3.9%。远景能源、金风科技紧随其后。从累计装机量来看,上海电气、远景能源、金风科技3家企业海上风电机组累计装机量占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高达85.9%。除了整机企业外,风电开发企业集中度趋势也得以延续。《简报》显示,2018年,中国风电有新增装机的开发企业超过90家,前十五家装机容量合计接近1531万千瓦,占比72.4%。截至2018年底,前十家开发企业累计装机容量合计超过1.4亿千瓦,占比达70%。
  
  未来,“平价”和“无补贴”的风电项目将成为我国未来新增风电装机的主力,这对风电行业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那些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龙头企业来说,这是扩产增量的机会,但对那些靠补贴生存的风电厂商来说,生存空间则会进一步压缩,风电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3 2020年新能源发展前景可期,技术、政策及模式创新将持续推进
  
  (一)新能源发展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不小问题和挑战
  
  展望国内光伏市场,业内普遍预计,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40GW左右。王勃华表示,“光伏+储能”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光伏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多样化应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2019-2020年海外市场增长预期明朗,有国际及国内市场需求的支撑,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的助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将保持平稳有序增长,预计国内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在280GW左右,到2025年,国内光伏累计装机将达520GW-540GW,到“十四五”末期,光伏有望成为生产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部分光伏地区及商业场景下,“光伏+储能”实现与煤电平价,并且电力质量基本相当,光伏产业将依靠电力市场、保障收购、绿证市场等机制实现自主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预计,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量在3200万-3500万千瓦。随着平价大基地项目投入建设,加上2020年未完成核准转平价的约1500万千瓦风电项目,2021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约3000万千瓦。2022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为2500万-2700万千瓦,主要增量为平价大基地项目。2023-2024年将是较为艰难的两年,风电年新增并网装机量或进一步下跌至2000万千瓦。
  
  秦海岩表示,2025年,风电机组将批量达到20年生命周期退役,市场有望借助大规模换新回暖。运维市场也将为行业提供一定支持,2019年全国风电运维市场规模达250亿元,预计2020年达275亿元,2021年将达300亿元。
  
  另一方面,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向主力能源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着电网消纳空间限制、电网协同稳定性不足、和其他传统能源的竞争,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
  
  秦海岩指出,风电行业要维持每年2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量,仍面临三北、中东南、海上、分散式、海外五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挑战。我国“三北”地区火电装机比重高,风电本地消纳比例难提高,而特高压外送实际输送容量往往达不到设计容量,也面临困局。中东南地区分散式市场存在生态环保争议,还需要解决土地政策的掣肘。海上风电方面,随着补贴退坡,行业提议地方政府接力补贴支撑海上风电持续发展,但地方政府也存在财政资金紧张的困难。分散式风电在并网、土地、审批、融资等方面存在困难。海外市场也面临政治环境、本地化要求、融资难、市场分散等难题。
  
  光伏方面,“度电成本下降”如何跑赢“电价下调”,光伏电站设计、施工、运维如何跟进,如何提升光伏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应对“平价”压力,这些问题仍有待研究和解决。
  
  (二)推动政策、技术、模式持续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稳定、及时的政策支持产业稳定有序发展
  
  我国的风电、光伏行业仍然是政策主导型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稳定、及时的政策是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要保持政策稳定,政府部门在做出决策前应做好行业调研工作,充分论证政策调整会带来的影响,使之更好支撑产业发展。尤其是在降补贴方面,应把握退坡节奏,为行业迎接平价上网留出充足的时间。
  
  风电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策环境。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日新表示,在我国,针对风电产业的五年规划清晰,技术标准不断发布,补贴政策明确到位,这给资本市场、投资人以清晰的预期和相对确定的收入,由此带来大量社会资源的涌入,支撑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这些资源反过来又推动了风电的技术进步和全行业成本的下行。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指出,去补贴后,还需要更好的落实支持风电发展的有关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优化政府的服务,对分散式风电提供政府一站式服务,对分布式电源制定更健全的竞价机制等;提高电网企业在接入和送出消纳方面的服务质量;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机制引导地方更好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加强对保障性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降低各类非技术成本,为降低成本、推动实现全面平价目标、提高整体竞争力创造条件。
  
  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2019年国内户用光伏的快速增长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对户用光伏项目实施单独管理,促进了户用光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2019年9月、10月,新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规模的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就分别达92.03万千瓦、101万千瓦。
  
  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尤为关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0年政策将基本延续2019年的思路,向“加速平价、强化消纳”方向发展,且相关政策有望在尽快下达,给企业申报项目及施工建设留出更多的时间,这将有助于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2.加大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
  
  推动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依靠技术进步。回顾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以及展望未来,技术的进步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第一驱动力。要坚持技术创新,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上取得更高突破;同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等拓展风电、光伏的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平价上网需要光伏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华为智能光伏中国区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卞长乐表示,“AI加持”、发展智能光伏,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一是有助于提升效益,二是有助于解决海量电站管理问题,三是促进“渔光互补” “农光互补”等多业态协同发展。
  
  秦海岩指出,未来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关键技术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仍然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进一步提升机组设计可靠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借助最新的传感和大数据技术等强化对机组的运行监测并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成本的降低;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打破风电产业的技术瓶颈。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也要重视理念的创新,应着力促进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学科的交叉应用,比如推动装备制造的智能化转型,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时代的风电工程,以及强化与全球的交流合作等。
  
  3.加快协同发展和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新生态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以及2020年消纳保障机制的实施,绿色消费理念将不断普及,用户需求得到激发,新能源行业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开放边界、创新合作,从价格竞争走向用户导向的价值创造,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引领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在全球技术研发和应用模式创新的前列,实现由产业主导者向市场主导者转变,推动行业不断创新和融合发展,建立新能源行业的新生态、新局面。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表示,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能源互联的趋势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需要提升与其他行业的广泛链接度,拓展行业发展的新增量、新场景、新空间,加强与水电、储能、氢能、火电等行业的互补协同应用,加强与电网的协同发展,构建更加稳定可控的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与物联网更加紧密结合,在工业、建筑及城镇化、交通、供暖等领域不断创新风电、光伏应用新模式,与各行业谋求深度融合发展。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认为,发展高比例新能源,还需要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要重视市场驱动,通过深入市场、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规模化。建议发展以用户为导向,涵盖投融资、项目规划、投资、落地、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实现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
  
  4.促进新能源消纳仍是重中之重
  
  不论平价项目或是竞价补贴项目,首先要保障消纳。电网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能否“友好”结合,这是新能源平价上网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前提。2019年风电、光伏工作方案中均加大了电网企业的参与,并反复强调电力消纳与送出。随着风电、光伏发电在我国逐步实现发电侧平价,电价补贴和项目经济性对“新增装机量”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随着风光电力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对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的考验。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消纳条件对于新增规模来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强调落实并网和消纳条件,是在技术上解决量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网源协调,推进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消纳,一部分是进入大电网,通过区域内的优化和跨区域送电来实现,还有一部分需要通过绿证交易、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消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认为,消纳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传统电力与新能源“争夺市场”以及能源转型问题,需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徐曼、裴紫叶)

标签:

能源 风电
阅读上文 >> 市场分析:海外风机龙头订单大增 国内零部件企业将受益!
阅读下文 >> 补贴逐步削减竞价上网来临,风电零部件保持高盈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433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