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巨头投身海上风电
面对海上风电发展蓝图,行业巨头已经开始“闻风而动”,纷纷加快海上风电项目的布局。
作为最早进入海上风电领域,同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拥有海上风电场建设经验的风电设备供应商,丹麦维斯塔斯近日对外宣布,将于年内成立中国海上风电业务办公室。2006年,公司在天津建立的风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V80机型,而这款机型已经成功应用到欧洲的海上风电场。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安信诚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充满信心,“我们把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视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风能市场之一。”
作为风电行业的另一跨国巨头,西门子也已高调进入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今年5月22日,投资额高达5.81亿元的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公司落户上海临港。据悉,该叶片生产基地年均生产能力约为500兆瓦。
作为国内最大的风机生产厂家,华锐风电不仅为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提供3兆瓦的风机,同时也正加快海上风机的规模化生产步伐。据介绍,华锐已经在江苏盐城实现了3兆瓦风机的批量生产,明年将加大对5兆瓦海上风机及潮间带风机的研究力度。金风科技(002202,SZ)同样也对这个领域虎视眈眈。
海洋装备行业老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对海上风电也寄予厚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表示,“进入陆上风电我们算是第二梯队,但在海上风电则会是第一梯队。”他表示,中船重工高层明确了大力发展非船行业的指导思想,意图进军新能源及风电装备行业,2004年成立的海装风电公司正是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的一个重要举动。杨本新认为,海上风电还可以和海水淡化形成产业链。由于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电力,在中东等水贵如油的地区非常有商业价值。据介绍,中东已经有客户予以关注。
在不少大型企业,新能源发展优先于其他企业。如中海油专设新能源办公室,每年拔出一大笔资金作为新能源投资。作为海上作业的专家,中海油对海上风电“图谋”已久,早在2007年11月便在渤海绥中油田安装过一台海上风机——金风科技的1.5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遗憾的是,该机组没有并网投入商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