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们国家一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5%,远远高于GDP的增速,也高于制造业的增速。以发电设备为例,2001年发电设备产量1300万千瓦,2008年超过了1亿3000万千瓦,7年时间增长了10倍。
李冶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在主要能源装备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核电领域,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以“三大动力”和“三大重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主装备制造基地。我国已经成为继欧洲、日本之外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套提供百万千瓦核电设备的国家;在常规电力领域,通过三批大型燃机打捆招标,引进了国外大型燃机制造技术,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型燃机的历史。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三大电站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走出国门,在国外市场频频中标”。
能源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
是国家能源局的重要工作
李冶在会上透露,目前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草案正在编订,能源装备技术进步依然是中央投资计划的重点安排领域。
为了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中央启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到2010年,共需安排新增投资4000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约一万多亿元。目前,新增中央投资已经安排了三批,去年四季度第一批1000亿新增中央投资中,能源装备安排了8亿元,今年四月份第三批700亿元新增中央投资中,能源装备安排了15亿元。
李冶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期,而能源装备是发展新能源产业、调整能源结构的支撑和保障,当前的形势对能源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能源局将把振兴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能源装备企业也要珍惜中央的投资,用好资金”。
李冶表示,对于中央投资我们会“好钢用在刀刃上”,瞄准核电、风电、清洁高效火电、先进输配电、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围绕特种原材料、关键基础部件、关键设备等重点环节,依托重点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一批研发、检测、试验平台,切实提高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