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史宏达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我国岛屿众多,海岛送电比较困难,从陆上输电的费用和能耗都相对较高。其中一些海岛作为部队驻地,过多依赖陆上资源也对安全不利。因此,开发海洋能给岛屿供电是最佳选择。他还谈到了海洋能技术的开发对企业的战略意义。他对《中国能源报》的记者说:“对于那些有志于开发新能源的大型企业,开发海洋能自身发电装置可以使平台更独立,依赖性减小。同时,新技术可以作为企业的战略储备。”
技术与国外在同一水平
据了解,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40年的历史,像上文提到的潮汐能电站,我国从1968年即开始研制。时至今日,我国的海洋发电技术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史宏达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肯定地说:“至少我们是不落后的。”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海洋能利用技术从想法上、从技术的革新上,并不落后于国外,只不过实现的稍微晚一点,基本还能在同一起跑线。
游亚戈表示,由于研究起步时间相差不多,我国在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等方面跟国外的技术差别都不大。他对记者强调说:“我们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没有跟风,整个研究完全是自主研发的,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积累相当厚实。”
他认为,目前国内外的海洋能技术都处在逐渐研发的过程中,此时谁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是未来市场的把握者。因此,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他用风电缺乏核心技术的例子向记者总结道:“在海洋能技术市场,谁先把它研发出来,变成统治市场的技术,谁就会占尽优势。”
据游亚戈介绍,我国在潮汐能技术的市场已经具有领先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可以与法国等技术发达的国家一争高下。而在海洋能发电的转换效率和发电质量上,我国也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他说:“跟国外合作,比较的结果还是我们的好,我们在很多指标上都比国外的高。”
发展受装备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