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制约新疆等西部地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瓶颈是电网输送通道。“从目前的技术状态来看,电不可能大量储存,需要发供用瞬时同步进行,所以必须输送出来。比如从新疆甘肃输送到华北华东要几千公里,就必须用特高压输送,没有特高压,就会造成弃风弃电。”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分析说,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倡导的电能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发展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发展目标。
从陆地到海洋 风电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早在2012年,我国已成为电风装机排名全球第一的风电大国。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全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23.351吉瓦,是全球风电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我国风电增长的空间在哪里?
“一是陆上风电,仍然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海上风电,这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市场。”武钢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到整个能源消耗的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以风电、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非常大。”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提出了发展海上风电的建议,她说:“我国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约2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的3倍。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要高20%至40%,具有风速高、电量大、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势。同时,发展海上风电,与我国经济区域布局,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高度一致。”
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正处于探索阶段,李小琳认为,要实现全面实质性启动,确保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战略规划工作滞后,我国近海风资源评估工作一直没有系统开展,造成海上风电战略及项目规划工作滞后。二是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缓慢,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开发协调难度大,有关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科学的规范流程。四是电价和补贴机制仍需不断优化完善。
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装备配套商,山东龙马重科董事长樊宪国对中国风电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清晰,风电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