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能产业超常规发展面临洗牌 企业投资勿"追风"

风能产业超常规发展面临洗牌 企业投资勿"追风"

2009-06-19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数:1794

   6月7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风电产业园区在海流图镇开工建设。  
  在内蒙古自治区,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将在中国风机制造业投资30亿元。  
  在安徽,已规划在来安、天长、望江、寿县和宿松建5处电场,其中宿松县投资6600万美元建设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     在山东,预计到2010年,威海风电规模将达40万千瓦。4月22日,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签订了100万千瓦风电项目。  
  此外,还有几个风力发电项目刚刚获得国家审批通过。一个是河北华电沽源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10.05万千瓦,建设67台1500千瓦风电机组。另一个是上海首个建造在垃圾填埋场上的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投资2亿元。
  超常规发展潜藏风险  
  “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高级顾问周凤起明确指出,“目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概已经超过了70家,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蜂拥而入。”  
  记者了解到,东气2008年风电整机产量超过800台,华锐2009年预计生产3000兆瓦,金风的产量也将接近2000兆瓦。70家风电整机制造厂中,20多家能够生产出样机年产超过100台,1.5兆瓦的企业。其中华润、京丰、东汽、上海电器、名扬等八家企业在2007年已经完成样机下线吊装,2008年企业数量达到了16家,包括保定天威、武汉国色,北正、中钢、中科、江西麦德,沈阳远大等企业。整机的迅速发展,使国内叶片制造商也超过了50家,发电机制造商将近20家,变流器制造商超过10家。  
  对此,周凤起给出了善意的警示,“现在风电发展很快,风电整机的制造门槛也不是很高。虽然国家在电价方面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激励政策,现在看起来赔本可能还不能说,但是暴利也达不到。”  
  面对各地大干快上风电项目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有点过热的迹象。他表示,要提高警惕,不能让风电成为新的形象工程。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超乎寻常的发展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经形成的千万装机容量依然在风能不稳、并网的瓶颈中依靠政策的支持艰难挣扎。如此多的大型风电厂,如果建好了发不了电或者送不走电,政策能支持到哪一天?  
  上海已经有制造大风机的企业倒闭了。深圳风发科技董事长周庆余警告说:“目前一千多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和六百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就应该预测洗牌的时间了,风电设备企业一定会有一批要被淘汰”。  
  专家给出的良方  
  倪维斗认为,目前中国风电发展的关键,不是急于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建设很多风场,而是要集中力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3-5年后给市场提供和国外机组相当水平的大型风电机组。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谈风速风向仪与风电机组可靠性
阅读下文 >> 风电产业抱团发展 让"南风"引领百亿级产业崛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2693&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