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业频遭外资撤离 振兴规划能否救急?

风电业频遭外资撤离 振兴规划能否救急?

2009-05-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数:8691

    记者调查发现,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众多原先看好风能的企业先后作出撤资的决定。
    2008年1月18日,国内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曾与国际能源巨头BP签署框架协议,将旗下的达茂天润转型为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以其为投资主体开发达茂风电项目,包括正在开发的达茂一期项目(49.5MW)和后续计划争取的达茂二期、三期,合计总容量为148.5MW。转型后达茂天润的股权比例为:天润新能占51%,BP占49%。但这个合作协议维持了还不足1年的时间,就以BP撤出亚洲市场而告终。
    金风科技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56亿元,同比增224%,订单达1417.5MW,但去年第四季度只有114.75MW的新增订单。
    在风电企业中,这类终止合作的并非金风科技一家。2008年11月8日,湘电股份的合作伙伴、日本株式会社原弘产同意出让湘电股份的全部股权,受让金额为人民币8370万元;2008年12月16日,德国公司诺德巴克-杜尔撤出了与航空动力(600893,SH)合作项目投资公司40%的股权;今年1月13日,英国瑞尔科技以1元的价格甩卖与天奇股份合资的无锡瑞尔竹风科技有限公司49.999995%的股份。原本前景一片大好的风电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显得举步维艰。
    企业突围 力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
    著名创业投资专业研究机构EZCapital的报告显示,全球有9%的能源投资是在中国,截至2006年,中国大约16%的电力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到2020年,我国将以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至23%为目标。毫无疑问,16%~23%的增长空间已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市场,但如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成为众多风电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对风电行业的投资还集中在设备制造这样的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各路资本蜂拥进入该领域,产能急速扩大,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担心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过热倾向,盲目投资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此外,Vestas、Enercon等众多国际著名风机生产企业巨头长期保持着对技术的垄断,不愿意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集中在1.0~1.5兆瓦。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先进的能源设备和技术,成为目前所有企业和投资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内风电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
阅读下文 >> 裂纹齿轮的模态分析及诊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2063&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