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西部城市乌鲁木齐拆除了全市所有大型燃煤锅炉,全面使用天然气供热,当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硫3.5万吨、烟尘1.7万吨。
来自环境的警告正在倒逼中国改变发展方式,尤其是令人“无处可逃”的雾霾天气更让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迫在眉睫。
国务院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力争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事实上,包括上海、北京等很多城市都实施了“限污”措施。分析人士认为,雾霾当道,“限”字当头固然重要但不足够,必须下决心让清洁能源代替传统高污染能源方能根治。
“核电稳定性强、成本低、对空气污染小,也是较为理想的可替代能源。”中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胡光耀说。
据介绍,以大亚湾核电基地为例,这里的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一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2060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3619万吨、二氧化硫约35万吨、氮氧化物约23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在珠三角地区种植近10万公顷的森林。
目前,中国已建成17台核电机组,在建28台核电机组。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彻查了核电项目的安全,稳妥恢复了核电建设并更加注重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需要正视的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无法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所占比重。为此,必须下大力气推进洁净煤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煤炭对环境的破坏。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雾霾不仅事关能源结构的调整,还事关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决心和办法,才能让"来势汹汹"的雾霾真正消散。”王金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