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的2013年中报显示,至6月30日,金风的风电机组销售方面营收同比下跌了11.14%,但风电服务板块实现了28.71%的增长。
风电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风电项目前期机组选型、项目选址等内容的咨询性质工作,中期项目建设,以及后期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经营风机维修等业务的北京汉能华科技公司一份研报显示,到2020年,中国风电服务市场的总量可能高达1000亿元。
对于市场的增速,北京协和运维风电技术公司的市场总监凌云感受颇深。外部销售额从100万元到3000万元,协和运维只花了三年。凌云回忆称,三年前这个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只有两三家,但现在不断有新注册的服务公司进入。
中国目前出了质保期的风机数量还不多,各风电业主依然有能力掌控旗下风电场的运维工作。如大唐新能源和华能新能源等业主公司,通常会内部组建运维团队,并在整机制造商的支持下,对风电机组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风电场收益,取决于风机在20年-25年全寿命周期内给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但质保期通常只有五年。业主若希望风机能够持续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在运维方面加大投入。
一旦风机出了质保期,整机制造商将不再承担风电机组的维修维护义务,绝大多数业主公司的运维团队人员技术有限,无法兼顾旗下的所有风电场。凌云预计,国内只要有3%的风机出了质保期,就会有大量市场空间出现。而这样的情况,眨眼可至。
江苏如东风电场一位业主代表坦承,由于规模扩大和不断有风机度过质保期,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一直在考虑聘请专业服务商进行风电场维护。
“专业运维公司正在急剧扩张,风电服务市场跟2008年、2009年的主机制造商一样,面临爆炸式发展。”天源科创副总田大力称。
混沌时期
风电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尚未确立,风能服务公司良莠不齐。“目前处于混沌时期。”维斯塔斯中国服务总监曾思萌称。
国内风电市场主要存在三类服务公司。一种是业主单位成立、专门负责服务的子公司,如中能联创和协和运维;第二种隶属于整机制造商,如天源科创;第三种,则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公司。
发展最好的,是第一种背靠业主的风能服务公司。龙源电力将其旗下上千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服务订单,全部交给子公司中能联创。同样,协和运维除拿到母公司中国风电旗下所有风电机组的服务合同外,还将业务向外拓展,向其他业主提供风电运维服务。
与之一比的是,整机制造商们则在国内运维市场上鲜有建树。除天源科创较早布局、收入可观外,国内其他整机商在后服务领域并无太大作为。
在这一点上,中外开发商有着显著区别。郑宗功介绍,在国外,风机出了质保期后,业主会主动和维斯塔斯续签服务合同,“他们认为,整机商最了解自己产品的性能,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员去做”。
在中国,业主喜欢自己承揽后服务市场。原因大都是出于经济性考虑。与续订质保合同相比,如果业主自己承担运维工作,可节约大笔开支。
来自华能新能源的人士表示,该公司对风电场的负责人有经济性指标考核。风机出了质保期后,一些基本的维护难度并不大,业主可以自己完成,“遇上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向整机商求助,没有必要和整机商续签质保合同”。
业主进军后服务市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愿将高额利润拱手让人。目前包括龙源、大唐、华能等风电业主,都纷纷成立了独立的业务子公司或相应团队,专门负责后服务工作,这将挤压整机制造商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