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风电设备 > 各路资本蜂拥而入风电设备制造市场过热?

各路资本蜂拥而入风电设备制造市场过热?

2009-04-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数:2951

    刘明亮是广东一家集团公司投资部的副总经理,他对众多投资者追捧风电设备制造业表示理解。“哪怕是在二级市场上,金风科技目前的市盈率是40多倍,考虑到该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和目前较低的银行利率,我认为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刘明亮表示,二级市场的高估值肯定会刺激一级市场的投资价格,目前PE市场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要价普遍比一般制造企业高。
    陈先明是温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老板,在之前的中欧峰会上,他是随温家宝总理出访的企业家代表之一。陈先明目前已投资了一个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之所以选择投资这一领域,主要也是因为看好风电市场。“尽管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规模已不小,也有不少企业进入了该领域,但我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业在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陈先明也承认,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再进入该领域已没有意义。“如果所有的配件都是采购,只是做简单的风电机组组装的话,目前这类企业的利润应该在5%-10%,对一般产业资本的吸引力不大,但如果能掌握一些核心技术,那还是可以有可观的利润空间的。”
    争论焦点在于市场规模
    由于各路资本蜂拥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该领域的投资有没有过热,成为众多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施鹏飞的观点很明确,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已过热。他强调,“不是有过热迹象,而是已过热,接下去几年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但许多投资者并不认同施鹏飞的观点。陈先明告诉记者,“尽管各路资本蜂拥进入该领域,但该市场扩张也很快,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消化产能。”
    刘明亮表示,按照近年来我国风场建设速度,预计2010年风机的装机容量可以提前实现原定2020年规划达到的目标,因此国家能源局将2020年规划实现的3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调高至1亿千瓦。
    刘明亮还指出,哪怕到2020年装机容量真的达到了1亿千瓦,也不意味着中国风电市场已饱和,因为中国可利用风能达10亿千瓦,哪怕利用其中一半就有5亿千瓦。
    除此之外,刘明亮还认为,按照中国的产业发展趋势,有一个规律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仿制等手段,将一个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成熟企业,不断提高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逐步占据较大的世界市场份额。“风电市场最终也会走这样的道路,5-10年以后,也许会有数家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10,而目前只有金风科技一家,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多的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刘明亮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很有信心。
    同样是投资人,许波明是北京一家PE的合伙人,他没有刘明亮那么乐观。他认为,技术上受制于人,是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未来面临的问题之一。
    据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资料介绍,在风力发电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瓶颈就是缺乏高效率、质量可靠、低维护成本的国产风机。目前2.0—3.0兆瓦的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但风电行业巨头如Vestas、Enercon等国际著名风机生产企业为保持其技术的垄断性,并不愿意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都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主要集中在1.0-1.5兆瓦。
    陈先明认为,技术上的担忧也不需要。“我投资的项目就是2.5MW的风电机组整机项目,引进的也是世界先进技术,但成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陈先明表示,目前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的企业比较分散,不是一两家企业就能控制,这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吸收消化。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一季度我国风电机组进口额逾6500万美元
阅读下文 >> 构建风电与重化工产业联动机制建立内蒙古低碳型经济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770&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