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部件相继安装完成,6月份,5兆瓦风机样机进行并入国家电网前的调试准备。
众所周知,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促使发电机发电,而海上风电机组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长期经受风浪侵袭,研发中一直面临着运输安装、防腐防潮、维护保养等诸多难关。针对复杂海洋环境,2010年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湘电集团成功研制我国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它与欧洲已在试运行的同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比较,具有结构更简单、运行更可靠、便于维护等显著优势。中闽(福清)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阳说:“湘电的核心制造技术非常先进,通过比对,我们主要选择湘电风电产品。”
先进的风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湘电风能福建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福清湘电嘉儒风场为例,2010年24台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2兆瓦风机发电量逾1.3亿千瓦时,2011年达1.5亿千瓦时。目前,湘电在福建已有建成、在建的12个风场,共装机239台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福建风电效益也让湘电尝到甜头,为了进一步稳固和开拓福建市场,湘电风能与大唐集团合作成立湘电—大唐福建分公司,努力实现风电产品本地化制造。此次中闽福清与湘电风能合作建设5兆瓦海上风电样机工程,正是因为两家企业看到了福建未来海上风力发电市场的强劲与潜力。
海上风电开发 有望加快脚步
在石油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风电产业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海上风能以其资源丰富、风速稳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少,风电机组距离海岸较远、视觉干扰小,允许机组制造更为大型化从而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总装机量,进而可以大规模开发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各国热捧。
从海上风电项目在世界各地分布看,欧洲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英国、丹麦、荷兰和瑞典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风电发展大国。
与欧洲相比,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刚刚起步,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但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据国家气象局完成的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测得我国5米到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米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我国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7.5亿千瓦,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
业内预计,“十二五” 海上风电装机500万千瓦的规划,将带来800亿元海上风电蛋糕,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我省开发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风能资源总体上丰富,其中闽江口以南至厦门湾部分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年平均风速大,风向稳定,是全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加上近海区域靠近电网负荷中心,接入线路短,施工交通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条件,适合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教授级高工蒋昌盛说。
湘电追风入闽,和之前的大唐集团、华电集团、龙源集团等央企以及福建投资集团、福建能源集团等省内企业,纷纷上马陆上风电或试水海上风电项目,无不是看重福建沿海或近岸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