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我国风电发展应对“弃风”的出路在哪?

我国风电发展应对“弃风”的出路在哪?

2012-05-25 浏览数:2434

  三是风电出力特性不同于常规电源。一方面,风电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造成风功率预测精度较低,风电达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提高系统备用水平,调度运行很难做到不弃风;另一方面风电多具有反调峰特性,夜晚用电负荷处于低谷时段,风电发电出力往往较大,即使常规电源降出力,当风电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大于低谷用电负荷),也难免出现限电弃风。
  应科学对待弃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根据电监会的统计,2010年的弃风量是10%,“2011年可能要达到20%左右,北方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要超过20%到30%”。
  对此,史立山表示,可以考虑的手段有四点:一是扩大风电的配置范围和规模,稀释风电的不确定性;二是合理配置电源结构,推行合理的补偿机制;三是开发适应风电特点的用电负荷;四是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储能设施,特别是开发风电供热市场。
  “风电的建设应和火电联系起来。”史立山认为,在风电集中的电力系统中,应该建设一定的火电容量作为补偿,同时还应研究相应的补偿机制来统一不同的利益主体。
  弃风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但是我国尤其严重。专家们指出,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淘汰技术落后风电机组,提升风电利用效率;其二,加强风电上网的科学规划,做好消纳分配;其三,逐步建立完善的风电保险体系。
对于中国如何能减少风电弃风现象?王乾坤认为,一是从项目审批程序上看,我国风电项目与电网项目审批脱节;二是从扩大风电消纳范围来看,风电基地消纳方向不明确,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开发规划不协调。
  王乾坤认为,适度弃风有利于风电的发展。风电的出力特性决定了风电机组达到满出力的时间很短,且风电多具有低谷时段反调峰特性。因此,负荷低谷时段适度弃风,不仅能够提高电网接纳风电并网的能力,也能够减少常规火电降出力运行的压力(常规火电降出力运行将提高其发电煤耗),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有研究表明,低谷风电弃风3%~5%,可增加30%~40%的风电并网容量。
  史立山也曾公开表示:“风电装机和出力之间有差距,100万千瓦机组大部分时间仅运行40万~50万千瓦,不能简单地用风电的容量来配电网输电工程的容量,合理弃风是有必要的。”
  “‘弃风’确实存在,原因多种多样,有技术问题,也有体制问题。”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解释。
  体制上,他认为“弃风”现象较为明显的内蒙古电网,在风电接入大电网方面需加强与国家电网的协调;此外,地方即可审批的5万千瓦以下小风场应加强与需国家审批的电网建设的规划协调。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解决并网问题 风电或将迎新希望
阅读下文 >> 新能源产业催生“钒电池时代”将来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2818&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