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半年35次故障 电监会称风电设备商承诺未兑现

半年35次故障 电监会称风电设备商承诺未兑现

2011-07-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数:3876

  国家电监会西北电监局经调查发现,酒泉地区今年以来各风电场已发生电气设备故障35次,其中,电缆头故障造成集电线路跳闸21起,保护插件故障造成设备跳闸或开关拒动5起,其他故障9起。这些故障共导致了4次风电大规模脱网事故,分别导致598台、400台、702台、1278台风电机组脱网。

  按照《报告》的调查结果来看,风机制造商要为风电大规模脱网负首要责任,最核心的问题仍是风机技术广为诟病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虽然风电场与电网调度机构签订的并网协议都明确提出风机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机制造商也承诺其风机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但事故反映出部分风机制造商的承诺并没实现。

  风电业内人士称,在风电发展刚刚起步之初,风电业界包括电网企业对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太关注,在采购合同中也没有相关条款。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明确提出了对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风电场亦随之要求风机制造商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但事故接连发生证明,即便是在《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发布之后采购的风机仍然不具备低压穿越能力。

  “风机制造商说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在实际运行当中是不具备的。”一位风电场负责运行的人士说,“达不到我们电力系统的要求,电网稍微有点儿波动就直接脱网了。”

  排队改造

  国内风机制造商正在对并网机组进行改造,很多风电场还在排队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国内风机制造商目前正在对并网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改造,由于能力有限,很多风电场还在排队。

  在西北地区则依据《西北区域风电场并网管理暂行规定》对风电场进行整改,5、6月份,酒泉地区未发生大规模脱网事故。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将风电大规模脱网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风机制造商表示质疑,而这质疑的并不是对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而是如果这种责任判定的方式持续下去,对风机制造商是否公平。

  《报告》对于风电场和电网的责任也有认定,指出风电场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并网管理有待加强等,但都不比风机制造商在事件中的责任那么关键。

  “风电大规模脱网的原因很复杂。”一位业内人士说,“比如,电网出现了故障就应该是电网的责任,不能只要求风电制造商抵御电网故障,还得要求电网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西北区域风电安全状况及监管实践
阅读下文 >> 海上风电开发又获新政策 相关公司将蓬勃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0058&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