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新能源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已经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新能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任务。经过“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来,上海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期间落实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进上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取得重要突破和重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上海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上海继续将核电、太阳能、风电、智能电网和IGCC作为新能源领域率先培育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根据上海发展的特点,将新能源服务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上海市十分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上海将新能源作为全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启动的领域之一,在自主创新、产业规模、基地建设、示范应用和政策突破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自主研发成功非晶微晶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商用关键设备LPCVD和PECVD、压力容器、蒸发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主泵、U型管、核电大锻件、核级泵阀、3.6兆瓦大型海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2000吨气化炉等实现首台业绩突破。
2.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包括智能电网)产值达到550亿元。薄膜太阳能装备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尚德“冥王星”、晶澳“赛秀”等一批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沪实施扩产计划,全市已形成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能超过1.7吉瓦。上海核电主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和32%,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继续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2兆瓦以上大型风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在电机、叶片、轴承、塔架等部件方面,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智能变电站系统实现产业化突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投标资质并屡次中标。智能电表核心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仅次于国外品牌瑞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