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对话远景能源 | 市场化与一体化,都需要更“聪明”的风电

对话远景能源 | 市场化与一体化,都需要更“聪明”的风电

2025-10-31 来源:《风能》 杂志 浏览数:153

《风能》对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娄益民和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副总裁黄虎进行了采访。

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远景能源推出了全新一代陆上Model T Pro与海上Model Y Pro平台系列智能化风电机组,以“高可靠、巧发电”的全新理念直面后“136号文”时代新能源市场化挑战。针对上述新品理念的背景与意义,《风能》对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娄益民和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副总裁黄虎进行了采访。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

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 娄益民

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平台副总裁 黄虎

《风能》:CWP2025上,远景能源在发布海陆新机型时,多次强调两个信息点,一个是“高可靠”,一个是“巧发电”。我们知道远景一直在强调自身产品的高可靠性,而高可靠性又来源于对风电机组整机、系统、部件级的自研自制,那为什么自研自制能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娄益民:远景自研自制的核心价值,是把原来相互防备的供应链,变成融合在一起的价值链,减少了整个价值链中的内耗和相互排斥,把内耗变成黏合力。目前行业里面很多产业链还是1+1<2,将风电分隔成好几个部分的产出,有隔阂就会产生大量内耗,产生创新隔绝的问题,透明才能真正快速进步、快速改进、快速创新。远景通过建立全面的技术、人才体系,将产业链上下游的设计、制造、测试验证、应用串联到一起,完全吃透,因此才在近年带来了滑动轴承等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截至目前,600台远景能源机组上的滑动轴承至今零失效,采用滑动轴承的远景齿轮箱目前已真正实现产业化批量应用,实际运行表现远超海外品牌,成为中国风电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黄虎:过去我们常将行业质量问题归因于设计缺陷。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机组运行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更多来自制造、装配、工艺、运输、存储、吊装和运维等环节。因此关键在于全流程的复盘与分析。远景下定决心进行自研自制正是为了快速定位并收敛问题,通过打通材料、制造、测试、工艺装备、吊装、运营等全链条,迅速聚焦问题所在。同时,我们还会实施全流程监控,以求更加清晰定位、分析质量问题的根因。

如果不进行自研自制,我们无法掌握关键大部件的具体参数,例如,外购叶片的玻纤和芯材铺层,树脂配方等参数;齿轮箱的修型设计与游隙控制等工艺细节。如果仅仅依赖供应商的产品测试,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追溯深层原因。整个链条存在信息阻塞,质量问题最终也会不了了之。

《风能》:相比外购部件,远景自研自制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如何?

娄益民:关于远景自研自制大部件的质量表现,已在全球风场的实战中得到充分验证。例如,我们自研自制的齿轮箱已在全球12个国家、520多个风场扎根,总吊装量突破8000台,其中6500台已并网发电,至今未发生任何一起因原材料缺陷导致的故障,整体失效率远低于行业最低水平,同样运营年限的齿轮箱失效率,只有外购品牌的20%。另有超过8000台远景自研主轴承,正在全球650多个风电场中稳定运行,保持“零失效”纪录。

《风能》:我们再来谈谈“巧发电”,是什么背景使远景更关注风电机组在发电时的“巧”?

娄益民:远景目前针对产品升级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AI+新能源,我们认为风电必须要有融入AI世界的能力,才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次风展,远景围绕“物理人工智能 重塑能源系统”的主题,布全了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机、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全球最大构网风机,以及“高可靠、巧发电”海陆智能风机新品,深入展示了物理人工智能赋能风机、储能、电网的全球化、全场景、全栈式解决方案,引领风电乃至新能源行业进入物理人工智能新时代。

黄虎:这与风电未来发展方向有关。客户正面临新的市场形势与电价政策。在电价、电量双不确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稳定收益成为客户最关心的问题。远景目前正致力于功率预测与负荷预测——前者关乎供应侧,后者关乎需求侧。供需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电价预测的可靠性。此外,远景还在做消纳预测,评估新能源在不同区域电网中的实际消纳能力。功率、负荷、电价与消纳这四项预测彼此依存、相互关联。若负荷预测高于功率预测,电价可能会显著上升;电价上涨后,负荷也可能随之调整,用户可能选择错峰生产以降低负荷,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功率预测与消纳预测的结果,仅靠单一预测无法实现全局最优。

远景在预测准确率方面表现卓越。在南方电网2024-2025赛季AI负荷预测技术比武中,远景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冠军。南方电网作为国内市场化交易程度最高的电网企业,其赛事结果充分印证了远景在预测领域的领先实力。

《风能》:近年来包括远景等头部整机商都在积极布局一体化项目,这类项目为何对风电机组也有“巧发电”的需求?

娄益民:今天的风电已从单纯为电网供电,转变为积极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力量。如果仅依赖传统的上网模式,可再生能源上网比例可能最多只有20%。单一的风电发展已触及天花板,仅依靠“发电-上网”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积极拥抱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如绿电直连、源网荷储、离网制氢制氨及其衍生的绿色化工等。只有通过这些模式大幅提升绿色能源的消纳能力,才能真正突破行业天花板。

要实现对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的准确预判,做好能源来源与供应的预测,就必须从更宏观的气象变化和风、光资源状况入手。如远景赤峰绿色氢氨项目,可以理解为我们正在构建的一个智能化“能源水库”。在这一系统中,可将风电与光伏视为两条河流——其“流量”与“汇流”时机,需依赖天气预报等多种预测手段来判断,从而确保“水库”既不干涸,也不泛滥,持续而稳定地“灌溉”下游各类产业。“灌溉”不足会造成“干旱”,过多则会导致“涝灾”,即产生无法消纳的过剩能源。在这一系统中,节点至关重要。我们能够预知风电机组何时发电,而储能设备则相当于调节水量的“水库”容量。通过预测未来几天“水库”的水位变化,我们可以在能源供应最低点时释放储存的能源。

而要建设这样一座智能化的“能源水库”,关键在于天气的精准预测,预判风电和光伏出力情况,并通过储能平抑波动,构建智能电网,这一切都需要AI技术赋能。远景作为全球首个提出“智能风机”概念并落地的绿色科技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通能源、算力与智能之间的边界,通过物理人工智能来解决能源行业的挑战,所以我们在今年北风展期间发布了一系列“AI+新能源”的创新产品。由此,我们实现了从过去仅关注单一发电设备,到如今全局考量、贯穿“点-线-面”的协同运行。在这一体系中,风电机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从一个单点的发电设备,转化为系统解决方案的角色,要求它不能只是“傻发电”、“多发电”,而是要做“聪明”的风电,“巧发电”、“发好电”。

《风能》:上网与离网型风电机组都需要足够“聪明”,那么两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娄益民:上网型机组的第一属性是经济性,所以其发展逻辑是以经济性为核心,辅以交易与气象预测能力,追求更低的度电成本与更高的发电收益。但当风电成为一体化绿色化工等复杂系统的核心能源支柱时,其第一属性转变为系统安全性。作为主要能源提供方,我们必须确保整个系统稳定、不间断运行。试想,如果一个依赖电力连续供应的化工厂因风电不稳而停电,很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所以风电的首要任务已从“创造经济效益”转向“保障能源安全”。我们必须先成为能源系统中可靠的安全基石,而后才追求经济价值。当前许多源网荷储、离网制氢等前沿项目,在机组采购标准上仍沿用仅以经济性为导向的传统思路,这是一个亟待纠正的认知偏差。


【延伸阅读】

大唐新周期风电长协产品完成上架

内蒙古40.5万千瓦风电项目配套220千伏接网工程正式送电投产

山西大宁远景三多100MW风电场项目全面完成并网投运

可再生能源质监站完成在建海拔最高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启动前监督检查

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参与建设的广西樟木风电场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能建龙江能建承建的白城大安风电项目20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

瑞科设计院承接新疆哈密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初设评审顺利通过 方案获多方认可

央视聚焦"AI+风电"产业浪潮,协合运维AI智能交易技术实力出圈

中国华电前三季度完成发电量5358亿千瓦时

风光分别竞价!湖南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公布!

河南:鼓励建材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风能发电设施,提高绿电利用比例

湖南开展纳入机制的新能源存量项目认定

单体不超100MW!湖北启动新能源项目申报

天津“136号文”竞价启动:风、光竞价上限0.32元/kWh,不设置下限,执行10年

龙蟠科技中选!安徽37.5MW分散式风电比选结果公示

宁夏公司海原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11MW风电试点项目开工建设

兴蓝风电海外子公司核心技术助力全球首座双体浮式风电平台成功部署

中车山东风电公司正式启动老旧风电场“焕新”行动

黑山:Gvozd风电场二期项目获环保机构批准

17亿,亨通光电中标丹东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

标签:

风电
阅读上文 >> 大唐新周期风电长协产品完成上架
阅读下文 >> 暂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8171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