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随着2号风机的最后一支叶片在百米高空与轮毂精准对接完成,标志着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主体施工圆满收官。
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杭州湾海域,漕泾东航道西侧,规划海域面积约为42.64平方公里,场区中心点离岸约19.5公里,总装机容量306兆瓦,安装36台单机容量为8.5兆瓦的风电机组,配套新建1座220kV海上升压变电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
该项目是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全国首个低于煤炭标杆电价的竞争性配置项目,也是目前上海市单体开发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中交三航局主要施工内容包括36根单桩基础的沉桩作业、36台8.5兆瓦风机的吊装工作,以及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的基础施工。
项目所属海域水流流速迅猛、地质条件恶劣,为攻克软泥急流中筑牢根基的难题,项目团队革新单桩沉桩工艺,采用“双船协同抬吊”与MHU4400S超大型液压锤完美搭配,成功解决了超大直径单桩沉桩锤击能量不足的难题,将单桩沉桩时间平均缩短13小时,垂直度控制在1.2‰以内,实现了在“铁板豆腐”上精准打桩。
同时,针对海上升压站基础施工水下J型管安装难度极大的挑战,团队创新应用“可折叠”导管架电缆管段设计。该应用打破常规,无需吊装即可安装J型管后装段,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面对“海绵地基”及多条高压海缆穿行构成的“高压禁区”,项目团队严格采用“一机一案一交底”精准施策,做到专人监管多人复核,明确进点和抛锚的具体坐标点。最终确保了风机安装船精确锁定其“立足之地”,使每一条运输驳船的锚位精准定位。
同时,构建全天候防走锚“哨兵”系统,结合24小时轮值与AIS实时监控,实现吊装零偏差、走锚风险分钟级响应。
通过精准把握每一个施工作业的“窗口期”,联合参建各方不断优化方案,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四个作业面”高效协同作战,创造了单台风机安装仅39小时的记录,彰显了“三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