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在阳江开幕。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阳江凭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三大优势,正成为全球风电创新的策源地,引领阳江向“绿能之都”迈进。
资源潜力与产业集聚是两大核心竞争力
秦海岩认为,阳江海上风电有两大核心竞争力。
一是资源潜力在全国数一数二。目前,阳江规划的近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阳江累计装机容量突破600万千瓦,预计2030年总开发量将达4000万千瓦,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绿能之都”建设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二是产业集聚优势明显。阳江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海上风电的城市之一,已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体系,吸引明阳智能等龙头企业落户,从建设、施工、安装、运维、研发到开发等,整个链条已基本形成,“而且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很多创新,为阳江下阶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全球领先,引领深远海开发
秦海岩认为,阳江不单开发规模大,“技术创新也是全球领先的,真正成为全球风电创新的策源地。”
目前,深远海开发是海上风电的全球趋势。秦海岩认为,阳江走在了全球前面,将很快走向离岸100公里海域,“漂浮式是‘海上风电的皇冠’,是未来深远海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阳江在这方面明显走在了前面。”
他举例到,由明阳研发的全球首个双转子漂浮式风机“天成号”在阳江投运,其降本增效成果为深远海商业化开发铺平道路。
此外,阳江储备了海上风电先进技术,包括阳江海域涵盖吸力桶导管架等全部基础形式,复杂地质条件倒逼出的施工技术,以及先进的输电技术等都先行先试,“这些技术的开发对全球其他地区海洋的开发提供了示范效应。”
在全国,阳江海域开发难度非常高,而且在向深远海进军过程中,施工成本仍在上升。秦海岩介绍,阳江通过技术创新,让平均每度电的成本保持了稳定,“这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效。”
零碳产业园为阳江构建绿能未来
在海上风电规划上,秦海岩认为,阳江的规划路径清晰:近海1000万千瓦开发将于两三年内收官,中期推进深海700万千瓦项目,远期瞄准专属经济区2000万千瓦资源,形成“近海—深海—远海”阶梯式开发格局。到2030年,总规划的4000万千瓦装机规模将年产1000亿度绿电,将成为阳江升级“绿能之都”的核心引擎。
如何消纳绿电?秦海岩认为,阳江规划也非常有前瞻性,阳江规划有零碳产业示范园,且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为什么要建零碳产业园?实现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全球的承诺,也是全人类的共识。因此,未来,所有企业应该将碳作为经营生产必要考量重要的因素。”
秦海岩将之称为碳约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零碳电力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资源。零碳示范园通过绿电直供,吸引企业投资,既降低企业碳税风险,又带动区域经济升级。目前,阳江海上风电产业每年贡献500亿元(产值),零碳产业园有望带动更多企业来投资,为阳江再造一个500亿级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