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发展目标
装机容量目标
截至2024年底,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19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2025年计划新增投产规模至150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全国领先地位。
能源结构调整
预计到2025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将占广东年用电量的15%,未来十年新增电力需求可全部由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满足。
广东2023年海上风电项目竞配图
二、重点发展方向
1. 规模化基地建设(三大基地)
粤东基地:以汕头、汕尾、揭阳为核心,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和运维基地,重点推进红海湾四示范项目(50万千瓦)和勒门扩建项目(35万千瓦)。
粤西基地:阳江、湛江海域规模化连片开发,推进青洲五、六、七(各100万千瓦)及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全国首个±500千伏柔直项目),目标年输送绿电60亿度至大湾区。
珠三角研发服务基地:广州、深圳、中山聚焦研发设计、金融支持(如融资租赁、保险),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2. 深远海技术突破
漂浮式风电:推进“三峡引领号”(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机组)技术迭代,三峡拟在青州七期开展第二台单机容量16MW漂浮式风电示范。
柔性直流输电:阳江三山岛柔直工程(293公里海缆)和湛江徐闻东项目(30万千瓦增容)将验证远距离输电技术。
3. 产业链协同升级
装备制造:阳江打造全产业链基地(整机+叶片+轴承+海缆),汕尾布局海工装备制造,揭阳建设国家级运维中心。
国产化替代:主轴承、变流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要求≥85%。
4. 多产业融合发展
海上牧场:阳江沙扒、国家电投神泉基地试点“风电+养殖”,提升海域综合效益。
绿氢制取:探索深远海风电制氢,规划海底输氢管道及港口加注站。
三、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四、竞配规则与政策支持
1. 2025年竞配规模(预计)
省管海域:10.3GW项目(如三山岛、川岛及红海湾)启动竞配,技术评分占比45%,重点考核:
机组性能(20%):16MW及以上机型优先;
国产化率(8%):主轴承、变流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85%;
数字化运维(12%):需搭载AI预警系统。
2. 政策支持
财政补贴:2024年并网项目按1000元/千瓦补贴(2025年取消),鼓励企业快速建成并网发电。
产业基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漂浮式、柔性直流技术研发,单个项目最高补贴5000万元。
用地保障:优先保障风机基础、海缆路由等用海需求,简化审批流程。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国管海域开发技术难度大(如台风、深海环境、远距离输电等)、产业链国产化短板(如IGBT芯片)、运维成本高。
机遇:深远海技术示范政策红利、大湾区绿电消纳需求旺盛、全球最大风电产业集群效应。
小编简评:广东省2025年海上风电将聚焦“基地规模化、技术自主化、产业协同化”,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技术升级,依托阳江、汕尾等基地打造全产业链优势,同时探索深远海开发新模式。同时作为海上风电开发商应重点关注广东省2025年有可能的管海域剩余资源竞配以及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