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19点48分,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4号机位首桩沉桩开工,山东省离岸距离最远、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项目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项目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70千米,水深50米以上,总装机容量504兆瓦,共安装42台单机1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是落实华能集团与山东省政府“十四五”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烟台电厂“向海争风”的第三站。
项目地处深远海,风高浪大、岸远水深,对全体成员来说无疑是一场“人与海”的极限挑战。面对紧张的工期压力,项目部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实施,从地质、海况、沉桩工艺可行性等方面深入研究,对桩位的施工条件进行全方位精准分析,全力克服建设条件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气象海况更多变等诸多挑战,确保安全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
项目各部门组成攻坚小组迅速行动、协同配合,工程部日夜钻研、查阅大量相关规范和气象资料,解决钢管桩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设备采购部积极与供应商沟通,严格把控设备加工进度,确保按照里程碑节点推进;海上施工成员不惧风浪,坚守施工一线,在惊涛骇浪中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山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建设,4月27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卫东参加工程建设推进会,要求项目高起点谋划施工方案,高水平组织施工资源,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并为党团“双联共建”项目授旗。施工期间,李卫东亲自登上施工作业船,全程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坚决守牢安全主阵地,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为山东省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再创典范。
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项目
施工期间,海上遭遇强风,为确保沉桩定位架的水平度不受风浪影响,项目团队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通过增加定位架与辅助桩之间的连接筋板并进行满焊加固,同时充分发挥定位架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优势,成功抵御了强风与海浪的联合冲击,这一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保障了施工进度,更为后续工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提升了团队对复杂海况施工的信心。
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年发电量约为1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8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引领山东省海上风电逐步向大功率、深远海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