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海上风电 > 协同发展海上风电与氢能船舶 构建“海上氢能走廊”

协同发展海上风电与氢能船舶 构建“海上氢能走廊”

2023-02-07 来源:中国水运网 浏览数:279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沿海氢能动力船舶发展也表现出巨大潜力,两者相结合,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将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了‘海上氢能走廊’的概念”。

  日前,交通运输部交通排放控制监测技术实验室提出,依托我国沿海风电场,建设一批为沿海氢能船舶供给绿氢的海上加氢站,形成“海上氢能走廊”,不仅可以解决氢能船舶的续航问题,为氢能船舶的商业化进程提速,也能为我国航运碳减排做出较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沿海氢能动力船舶发展也表现出巨大潜力,两者相结合,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将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了‘海上氢能走廊’的概念”。辽宁省新能源动力船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连海事大学杨国刚教授表示,“海上风电和氢能船舶走廊的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我国沿海地区建造一部分的海上加氢站,散落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可为附近海洋牧场的近程工作船加氢。当技术相对成熟后,在港口区域范围内建造多座海上加氢站,区域内各加氢站相互联系,可以为部分远程工作船加氢。当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大规模的海上加氢站后,以我国5个港口群为重点发展对象,兼顾其他城市省际氢能船舶的加氢需求,依托我国的沿海航线,建设一条海上氢能走廊,如果可以在沿海区域建造100座日供氢5000kg的海上加氢站,预计每年可以节约超过45万吨柴油,二氧化碳减少150万吨,能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据悉,上述研究结论是交通运输部交通排放控制监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技术经济评价与推广应用路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交通排放控制监测技术实验室于2019年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共同建设。实验室面向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致力于研发污染控制与环境监测所需重大技术、关键装备和管理平台,助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实验室定期面向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特设立开放课题,以期在交通排放控制与监测技术发展领域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升国内整个领域的研究水平。

【延伸阅读】

金风科技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首批机组下线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再延期!英国Dogger Bank项目风机安装2027年底才完成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头衔将易主!

9家风电场入选!2024年度“AAAAA级”海上风电场一览

山东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日立能源创新干式变压器技术为华能山东66 kV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支持

山高新能源集团斩获张掖30万千瓦风电项目,深耕甘肃再添新绩

中国华电发出“绿动蓝海”联合行动倡议,聚焦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前沿技术攻关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辽宁庄河V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78.97亿元!深圳能源拟投建500MW海上风电项目

总投资78.97亿元!深圳能源拟投建500MW汕尾海上风电项目

浙江出台全国首个海上风电安全治理指导意见

龙源电力1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启动招标!

权威发布 | 2024年,海上风电场可利用率哪家最高?

中船科技象山大型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配套码头建成

上海电气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商绿色能源合作新机遇,在海上风电等领域深化协作

中船科技首个自建海上风电配套码头建成!

4.3亿元!大金重工签署欧洲某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供应合同

龙源电力牵头编制海上风电基础维护标准获批发布

江苏省首座风光渔一体化半潜式海洋牧场项目 “国能黄海1号”顺利吉水

标签:

海上风电
阅读上文 >> 三峡能源90MW风电项目招标
阅读下文 >> 海上风电合同纠纷!“拉锯战”持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6805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