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开闸
民企将可分羹
在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火热建设的同时,同属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石岛湾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也已进入核准冲刺阶段。
作为我国自主化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石岛湾CAP1400示范工程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双方各控股建设一台机组,单机容量在150万千瓦。如果建设完成,该示范工程将成为我国自主设计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也将强劲推动国内核电规模化建设和出口。因为根据当初国核技与西屋签订的引进AP1000技术的合同,国核技开发的非能动大型压水堆功率超过135万千瓦,则表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第三国出口。
“该项目完全具备开工条件,已经上报国家能源局核准,预计年底或明年初获批。初步计划是明年4月份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19年底发电。” 张爱军透露说。
据悉,红沿河二期、福清三期也已同期上报。“重启核电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研究准备。”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国今明两年可能启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从目前国内核电装机及运行情况看,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为1807万千瓦,另有28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62万千瓦,这与《行动计划》中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同时今年第三季度核电累计发电量为376.53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59%。
“国内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及开工的节奏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从目前看,2014年和2015年为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且迎来第二高峰。”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表示。
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及长期规划测算,2015年-2030年间总投资额1.2万亿元,即平均每年核电投资600亿元,其中每年设备投资额将达到300亿元。此外,中国核电“走出去”面临的海外核电市场也有非常大空间。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
据了解,华能集团所属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在海阳核电和昌江核电均有参股,储备的核电厂址资源已超过2000万千瓦,目标是2020年名下已投产的核电装机容量要占国内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0%。华能集团下一个核电基地将在福建霞浦,由华能与中核合作开发,目前正在进行初可研。
值得注意的是,民资有望分羹。“核电的发展主要依靠国有资本,今后在核电站的建设要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开放,只要符合国家的核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进来。”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
据介绍,目前已有较多民间资本进入核电研制和设备领域。比如江苏神通生产核级碟阀和核级球阀、台海玛努尔研发生产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主管道及各种泵阀等。但从国家层面来看,整个核电运营投资体系尚无民企进入,未来可能会在运营管理和战略投资方面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