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核准的特许权项目,从经济性方面来看,恐怕很难执行。对于海上风电,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整机企业,都要慎重。
陈军:海上风电是未来风电发展的方向,但是要谨慎,发展中肯定还会有很多困难。我们对于海上风电的总体原则是四个字“积极稳定”。海上风电机组是风电机组的进化方向,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海上风电机组是技术含量很好的设备,非常适合像东方电气这样的企业来做。在2013年年,东方电气安装了两台风电机组,一台是3兆瓦,一台是5.5兆瓦。要发展海上风电,在投资、包括技术方面,还需要谨慎,看我们的技术是否能够稳定的支撑海上风电的发展。在海上风电的建设、安装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龙辛:湘电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推出的速度在国内来讲是比较早的,装在了福建福清海域,已经运行了两年半的时间。湘电还在欧洲安装了一台5兆瓦机组,已经运行了三年。我们最近中标了福建的一个项目,10台5兆瓦机组。为适应江浙沿海的风况,我们后面还要把5兆瓦平台的叶片进行加长。
对于海上风电的定价,我认为在风况比较好的地区,是可以做的。能达到3000小时发电量,都是可以的。海上风电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量将会非常大。如果5、6年后某个大部件出现问题,维修更换费用将是巨大的。
肖帅:国内海上风电从设备制造到工程施工,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这几年海上风电炒的比较火,有这么几个条件。一是国内海上风电资源比较好,二是政策支持,三是陆上风电为海上风电装备打下了基础。
海装风电依托中船重工在海上工程和装备制造的优势,承担了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科技支撑计划。2012年样机就安装在了江苏如东,去年8月份,海装两台5兆瓦的样机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设计认证,今年10月份完成了低电压穿越的测试。从龙源风场对大功率机组可利用率的考核来看,海装的机组是不错的。通过这两年的不断改善,5兆瓦机组已经达到商业化利用的水平。下一步,稳步推进该机组小批量的制造。
Soeren Hoelgaard:在欧洲,从合同确定到项目实施一般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去准备,但在中国,这个时间非常短。我建议做海上风电项目时,有更多的考虑时间,也许可以规避一些风险。海上风电吊装过程中,最大的危险是风速,所以吊装时一定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整机厂商、业主和吊装单位做好充分的沟通,充分相信对方,分享各自的经验。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