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探索智能电网的本质 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模型

探索智能电网的本质 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模型

2014-12-12 来源:中国商网 浏览数:286

  智能电网概念出现后,政府、企业、社会都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智能电网的定义。那么智能电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记者近日专访了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传播学者、能源领域第一微信公众平台能源评论创始人夏伟,请他就智能电网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探索智能电网的本质
  记者:目前对智能电网有多种定义和解读,作为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知名的传播学者,您能概括地描述一下智能电网的本质吗?
  夏伟:为了将这个概念说得更清楚,先做个形象的比喻,电网就好比人体结构,骨架、血肉等构成人体的“硬件”,而大脑、神经等构成人体的“软件”,二者并没有从属关系,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智能电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内部和外部关系并对其采取相应反馈的电网系统。智能电网,表面上看只是信息技术在电网通讯方面的应用,在不远的将来,它也将和互联网一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能源资源的流动性。
  记者:有些读者认为现在的电网不智能,可以这样理解吗?
  夏伟:不能说现在的电网不智能,只能说不够智能。这就好比过去你只是凭借肉眼看世界,而现在可以用望远镜看世界,这只是一个类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的“眼睛”、“耳朵”等“器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看起来是手段的进步,但其本质是电网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是采集能力的提升。这种采集能力的提升,可以让电网系统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更加有效率地选择策略,满足人类能源需求。智能电网,就是具有“感觉”的电网。
  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模型
  记者:现有的电网与智能电网的差距在哪里?
  夏伟:众所周知,电网的最大特点是实时,电能的生产、运输、消费必须同时完成,这就要求电力供需必须在瞬时达到供需平衡。如果平衡不好,要么发出来的电无法消纳,造成巨大的浪费;要么发出来的电不够用,造成社会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个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供求平衡,必须依靠信息的交换来解决。过去,通常是依靠计算机加人力的传统调度方法来保障平衡。但是,随着发电装机的不断增多,各种能源形式的出现,这种人为的信息调度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实时地获得信息了,这使得调度人员很紧张,且调度效率还不高。有些时候,明明电力负荷过剩,系统发出的信息却是加大电力生产,这不能怪调度员,而是信息的滞后造成了错误的判断。因此,我们必须用智能电网来取代原有的调度思想和方法,把调度人员从繁重的低效率却且不精准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记者:如您所说,智能电网是要用信息的手段来提升电网调度系统捕捉信息和释放信息的能力,能具体谈谈吗?
  夏伟:从发电侧来看,必须解决谁来发电、什么时候发电、发多少电、什么时候停机等问题。当前,这些问题还是靠现行的电力调度系统来解决。这种过渡性的“半自动”的电力调节机制,会随着电力工业与大数据的进一步融合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将使得发电侧实时掌握需求侧的负荷需求,从而实行动态的瞬时调节与控制。随着电网经年累月地运行积累,智能电网会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某一个时段预测到下一个时段的负荷走向,作出预调节,从而避免能源浪费,提高单位能效。换言之,智能电网能打通电能需求侧和供应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梗阻”和“延迟”症状,让电力系统真正成为灵敏的会思考的智能系统。
  记者:刚才您说了供应侧的情况,对于需求侧,智能电网将带来哪些变化呢?
  夏伟:对于需求侧,在管理方面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知道,全社会的用电者,至少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按照“重要”或“次要”进行分类。比如医院、交通等用电负荷在某些时段就是属于重要负荷,一般都要重点保障;相对而言,此时的家庭用电中的烧开水、洗衣服等负荷就是次要负荷。因此,可不可以对全社会的负荷进行科学分类,让次要负荷转移到夜间不重要的时段来进行错峰用电呢?这在技术上并不是什么难题。可以给每一个负荷设定一个编码地址,对这些地址在特定时段进行流量限制。
  记者:按照您的推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智能电网可以使每一个时段的电能的价格不一样,这是否会带来一场消费革命?
  夏伟:在实践中,阶梯电价是精确负荷管理的一个雏形。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仅仅有阶梯电价是不够的,还要采取各种差别电价,对不同类型的负荷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电价。为此,我提出了“当令负荷管理”的新概念。所谓“当令负荷管理”,就是规定什么时段用电干什么,这个时段的负荷类型就是“当令负荷”,超出这个时段的负荷则是“反季负荷”。比如说,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用电为“当令负荷”,用电相对平价,而如果某个家庭一定要在这个时刻烧开水、洗衣服,那么抢夺的就是交通用电负荷等“当令负荷”,按照规则,就必须付出远高于烧开水、洗衣服“当令负荷”的价格。
  记者:随着实践的深入,智能电网好像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您能展开谈谈吗?
  夏伟:要推测未来智能电网的方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力系统以稳定为原则的传统,是基于这个行业的民生保障功能。这与互联网不同,互联网在试错中出现的崩溃问题容易被原谅,而电力系统的被容忍度为零。因此,无论是技术的革命还是体制的变化,都要谨慎。在这个大原则确定以后,我们才能谈下一步的变革。智能电网看起来是美好的,但要实践起来,涉及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变革。因此,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长三角核电
阅读下文 >> 吴新雄:支持长三角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503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