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资本竞逐中广核200亿IPO

资本竞逐中广核200亿IPO

2014-12-08 来源:财新《新世纪》 浏览数:4327

  中广核上市的时机再好不过,雾霾压力之下,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愈发坚定;福岛核事故已被遗忘。一场核电运动即将开场
  2014年11月24日, 中广核电力在香港开启了上市路演。 图中为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
  随着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电力,01816.HK)12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亚洲第一家纯核电资产的上市公司即将诞生。资本市场对中广核电力的追逐,成为香港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1月24日,中广核电力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启了上市路演,包括集团董事长贺禹在内的四位公司高管与持票入场的投资者见面交流。对于很多外围投资者及小型基金,这场投资者午餐会的入场资格一票难求。
  “每位入场者都要查票进入,挨个登记,好久没见过查得这么严的路演了。”一位进入该路演现场的投资者向财新记者透露。
  根据中广核电力的招股书,公司计划发行88.25亿股股份,招股价每股在2.43-2.78港元之间。以此计算,募资金额最高可达245.34亿港元。此外,公司还可以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超额配售权后,融资金额可达到282.14亿港元。
  中广核电力上市已酝酿多时,现在上市恍若天赐良机。其融资体量、央企背景及新能源概念,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香港资本市场的欢迎。中广核电力此前已经两次上调募集金额,由最初的10亿美元上调至20亿美元,而目前公布的集资金额已超过30亿美元。
  投资者相信,在中国目前鼓励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停滞多年的新建核电项目即将重新启动核准,一场核电运动即将开场。
  新股“冻资王”
  “中广核电力的IPO火热得不得了,多家机构都在争当基石投资者。”一名接近交易人士向财新记者说道。
  由于中广核电力的独特业务颇具吸引力,目前公司已锁定总发行股份的40%配售给18家中外基石投资者,大型国企、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纷纷为中广核电力此次上市“保驾护航”,其中包括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国开行、中国信达、中国人寿、香港中电集团、高瓴资本、奥氏资本、惠理基金等。这些基石投资者认购后将进入半年锁定期,其间不可以卖出中广核股票。
  中广核电力国际配售刚进入第三天,市场上即已爆出超额7倍的消息。而一位接近交易人士在香港路演媒体会上向财新记者透露,“超额倍数其实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国际配售完成后,香港本地散户的疯狂认购更把中广核电力IPO推向最后高潮。12月3日公开招股截止后,香港有媒体汇总了本地各大券商散户申购情况,报道指出,中广核电力获得了超过13万份新股申购申请,公开发售超购逾286倍,总计冻结超过3500亿港元的申购资金,成为新股四年来“冻资王”。
  目前中广核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中的两个已赴港上市,铀矿资源资产——中广核矿业(01164.HK)早在2003年8月就已在香港挂牌。自今年9月中旬,中广核集团旗下的清洁能源平台——中广核美亚(01811.HK)完成上市后,香港资本市场就已经展现出对“中广核”概念的热捧。中广核美亚的IPO共获得556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996亿港元,是港股今年冻结资金第二位高的股票。投资者在此后更紧盯中广核电力的上市步伐,四处“拿货”。
  若以上限定价,中广核电力市值将达1226亿港元,有望成为香港今年最大新股,并跻身年内全球前五大IPO。
  在彭博行业研究高级分析师约瑟夫˙贾克贝里(Joseph Jacobelli)看来,中广核电力的盘子足够大,流通股的占比较为可观(约20%),是吸引投资者将其放在投资组合当中的原因。而另一方面,若能达到上限发行价,基于中广核电力2014年净利润的预测水平,其市盈率(P/E)为17.8倍,市净率(P/B)则预计达2.01倍,这两项指标都高于亚太地区上市电力公司12.1倍和1.3倍的均值。此外,核电项目的稳定现金流和收益率以及纯核电资产的特殊性,都帮助中广核电力具备了热门新股的诸多要素。
重启核电一步之遥
  中广核电力成立于今年3月,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对核电业务重组改制而成。其在招股书中称,截至今年6月,公司共运营和管理11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1624兆瓦。中广核电力所占权益装机容量达9416兆瓦,占中国在运核电机组总数的一半,总装机容量占中国核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9.3%。上市之后,中广核还将继续给上市公司注入权益装机资产。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核能发电企业,中广核电力将受益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驱动。尤其是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已出台的核电规划目标,陷于停滞状态的新建核电项目审批有望在明年重启。而中广核和中核今年启动上市计划,也有利于推动核电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增强安全监管力度。
  2013年,全球核电比例占发电量的11.3%,而中国核电发电比例仅占2.1%,未来开掘的空间广阔。来自中国电力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国内核电发电量比例在2001年时仅有1.18%。
  根据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5年的在运营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40吉瓦(等于4万兆瓦),在建容量目标为18吉瓦,并力争在2017年年底实现50吉瓦的运营核电装机容量和30吉瓦的在建装机。然而截至2013年底,国内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数只有17台,总装机14.83吉瓦,在建容量为31.6吉瓦,距离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缺口。
  越来越严酷的环保压力,给资本火热追逐的核电又添了一把柴。根据中美两国在今年11月APEC会议尾声签订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到2030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减排任务艰巨,重启核电的预期继续提升。
  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6月下发的《关于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无形中给了中广核正面支持。2013年前投入运营的核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一个机组一个价格的原则根据固定成本和经营成本定价。2013年1月1日后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则给定了0.43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这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于中广核未来盈利增长的信心——要知道2011年至2014年一季度,中广核核电机组实现的平均上网电价只有0.367元-0.369元/千瓦时,比标杆电价低了7分多钱。
  什么在支撑投资信心
  虽然存在安全性风险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核电相比传统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势更大,包括更稳定的现金流、可观的回报率和不断拉升的投资预期。在国内,仅有三家独立发电企业具备资格运行核电项目,即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广核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核电站运营牌照和项目审批具有稀缺性,属于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中广核一位管理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从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开始,选择确定厂址到建成甚至需要20年的时间,每年用于选厂址和启动建设之前的厂址维护成本,就需要花费数千万元。项目进入建设期后会有更大开支,照目前在运营和新建扩建核电站每站2-4台机组的数量,单个机组的造价约为100亿-200亿元。而且随着第三代核电机组在新建项目应用得越来越多,成本还会进一步攀升。
  中广核披露,此次融资有50%将用于收购台山核电另外41%的股权,27.5%投入在建核电站,10%用于开拓海外市场及提升其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仅有7.5%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
  上述中广核管理层人士认为,资金的用途更多是支撑项目的后续发展而不是偿债,主要是中广核还有十几台机组在建,需要补充大量资本金。但就单个项目融资而言,亦没有越过国资委75%的资产负债率红线。
  中广核电力财务总监岳林康表示了对债务水平的信心——负债率目前保持在70%以下。据他介绍,中广核核电站的建设资金约由20%的资本金和80%的银行贷款组成;银行贷款主要是长期贷款协议,占到总债务的70%。他表示,从债务结构来看,中广核电力有三分之二的债务属长期,短期贷款的比例很低,一年以内的债务只占到10%,短期偿债风险很小。
  据中银国际预测,核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0%,中国电力行业的平均内部回报率为15%,火电厂为18%,丰厚的回报促使国内发电集团亦有投资于该领域的积极性。
  核电项目内部收益率强劲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于其他发电源的利用小时数。尽管项目筹建周期长、投资量大,但因核电属于基载电源,不大可能因为电力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负荷,故一经投产就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考虑到核电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和核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除了停机检修的时间,要求核电机组24小时稳定运行,每年运行小时数达到7700-7900小时。而燃煤电站要根据电量调峰的需要安排运行小时数,每年并网小时数约为5000小时,风电和光伏的利用小时数更低,分别约为2000小时和1500小时。
  从成本结构上看,中广核电力2013年核材料成本占营业收入的15.3%,折旧成本占12.9%。岳林康表示,近年中广核电力的净利润率保持在30%左右,内部收益率约为15%,公司的权益回报率也保持在20%水平上。
  “虽然国际市场上的核燃料价格波动还是比较大,但因中广核的核燃料成本占总收入的15%,比例较低,而且绝大多数核燃料的采购价格都是用长期合同锁定,短期的价格和市场波动对经营成本的影响很小,这也是财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岳林康称。
  市场容量的挑战
  中广核电力此次募集资金的一半将用于收购目前集团旗下的台山核电站,并拥有其51%的控股权。
  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是由中广核及法国阿海珐集团合资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三代EPR核电机组,其中一号机组预计将于2015年底并网发电。一旦建成,台山核电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使用三代核电技术、并成功建成的发电机组。
  摩根士坦利研究报告对该项目作出的风险提示指出,由于世界范围内对三代核发电技术的经验不足,可能导致项目途中成本超支并出现工程延期。另一座在芬兰建设的三代核发电机组已经面临类似困境。
  奥尔基洛托三号核电站位于芬兰西南海岸奥尔基洛托,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EPR技术建造的核电项目。该项目2005年获得批准修建,但此后一波三折,工期一拖再拖。原定于2010年装机发电的核电项目,彼时由于福岛核电事故而中途搁置,重新审查。而该项目承建商——世界最大核能工业公司法国阿海珐集团于2014年宣布完成工期延长至2018年,并指出工程由于缺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地基混凝土及反应堆压力槽制造方面没有达标,因而将工程延期四年,建设成本也从33亿欧元骤升至85亿欧元。
  摩根士坦利的研究报告还指出,中国东部省份电力需求供过于求,可能成为中广核面临的另一大风险因素。由于中国的重工业重心正在由东部向西部转移,东部沿海省份的电力需求将逐渐缩减,而中广核在广东、福建及辽宁沿海未来建设的核电项目,最终可能加剧供过于求的局面。
  虽然东部逐年递减的用电需求所导致的结果之一是火电厂的利用小时数下降,并代之以核电的有利契机,但火电站往往由地方政府把控,迅速关停很可能面临地方政治压力及国有企业的利益冲突,这样一来电力需求减少的负担最终将由火电站和核电站一同承担。
  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未来几年内可能在广东省尤为突出。南方电网所覆盖的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电力输入省份,广西、云南等省区均拥有丰富的水电及火电资源,是电力输出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3年电力输入消化了南方电网25%的用电需求,其中主要需求来自广东省。而中国政府还计划在2017年之前对广东省增加5吉瓦(5000兆瓦)电力输送。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核能产能密度最高的地区。广东的电力需求是否已经饱和,继续建设核电项目是否还有必要,这是中广核将面临的风险因素。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远东智慧能源主动出击研发新产品获权威认定
阅读下文 >> 中国常规能源日益紧缺 国家政策支持优化风电项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4835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