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寄予厚望,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晒太阳”、 “吹冷风”的现象不断。
新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推广仍需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予以支持。当前存在的“弃风”、“弃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风力和光伏的发电成本仍然高出传统的火电、水电很多,使得电能输送中介电网企业和用户对其关注度不够,进而导致输送通道不畅和本地需求不旺。
从全球新能源发展历程来看,“弃风”、“弃光”现象在欧美国家也未能避免,这与其自身的发电特点有关,并且国内的并网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值得深思。
为何会边需边弃?
一方面是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风电、光伏发电频遭放弃
以光伏发电为例,“弃光”现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光照条件较好且空间成本很低,是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场所,但这些地区的水电和火电成本更低,且电力消纳能力远远不足。
而且,光伏发电补贴一度采用“事前补贴”的方式,而非“度电补贴”,电站一旦建设完成,不经并网也能拿到补贴,企业没有发电量等考核压力,一时间导致大量光伏电站建设完成后处于闲置状态。
此外,电网企业的垄断地位也是清洁能源快速推广的一大阻力。目前,国内要实现风电和光伏并网,还存在诸多技术和标准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新能源上网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要解决“边需边弃”的矛盾,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包括并网技术、储能技术、高效能发电技术,进一步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同时急需完善并网标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加快输配电网络的建设进程,以适应目前新能源应用的建设速度。
边建边弃又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