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明阳风电:欲做风电制造业的“华为”

明阳风电:欲做风电制造业的“华为”

2009-04-30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数:2773

  2005年进军风电是明阳电气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的明阳电气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制造企业,主要生产高低压开关柜和高压变频调试装置,年产值约3亿元,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然而,作为风机核心控制系统———变频器的供应商,张传卫看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的新商机。过去三年里,中国风能产业已形成12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且每年以千万装机的速度发展,形成了风机制造业每年近一千亿元的市场容量,带动了一大批大型机电装备企业的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

  张传卫已不满足于单纯做“核心部件”的提供商,他决定进军“整机制造”。

  “变频器相当于整部风机的大脑,我们是从核心部件起家的,进军整机制造有基础”。张传卫说。

  “当时,国内的风机机型大多是750千瓦以下,但我们的起步是1.5兆瓦(1500千瓦)”,更重要的是,“虽然国内有70多种机型,但多是从欧洲国家引进,几乎没有自主设计”。当这个“核心部件”供货商转向整机制造时,明阳集团的目标不是只做简单的“组装商”。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06年6月,张传卫注册了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工程技术及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咨询、技术进出口业务。

拒绝“组装”??

走“以我为主,联合设计研发”之路 

  明阳集团抓住了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明阳集团走对了路子,那就是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刚起步时,有些企业拿1个亿买国外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又拿几个亿买了部件来装配,最后还要打上别人的牌子,还是没有得到核心技术。”对于国内风力发电企业早期的“技术引进”,张传卫并不认同。“通过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开发产品”,只是做了“中国组装”。

  为此,明阳从一开始就选择走“以我为主,联合开发,自主产权”的技术路线,积聚人才,为我所用,这也是明阳开发风电的制胜法宝。

  张传卫说,要搞国际化创新,而不是关起门来创新,明阳的起点就从与德国著名风电设计公司AERODYN(艾罗迪)公司联合技术开发开始,2005年底,双方签订了共同开发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联合设计开发合同,按照协议,这种国际化创新获得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都属于明阳风电。合作伊始,明阳就牢牢掌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自主创新联合设计,让明阳风电短短15个月就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7年8月16日,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在明阳集团下线。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明阳风电“逆风”提速
阅读下文 >> 内蒙华电:新能源东风再起 火烧新高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80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