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金风科技的创新样本

金风科技的创新样本

2011-03-31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数:1063

坚定不移谋创新

作为中国第一批风电工程师,武钢见证了中国风电产业的成长。上世纪80年代,国内从事风电行业的人寥寥无几。在新疆的达坂城,武钢当了5年达坂城风电场场长,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但武钢和他的同行只是负责风电场维护运营,技术设备要引进,专利费要缴纳,一切都要跟着“洋师傅”从头学起。

20多年过去了,“徒弟”早已出师,青胜于兰。从运营风电场,到风机制造商;从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到另辟蹊径、自主开发;从甘当徒弟,到兼并“师傅”……在中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中,武钢和他的前辈创建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实现了美丽的蜕变。

故事还是回到80年代。在风电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大部分风机都是依靠进口,单位千瓦设备造价达9000多元,工程造价更是在每千瓦10000元以上。这让金风科技的创始人都憋着一股劲儿:让风机实现国产化,让我们的风机在自己的土地上转起来。

自主创新,还得从甘当徒弟开始。当时风电场特别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购买丹麦风机的同时,就明确把“中方人员到丹麦接受培训和丹麦专家来公司讲课”写进合同。每逢出国培训或考察,大家都是背回一大堆的资料。“20多年前,我们有着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频繁地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为的就是学习和掌握风电技术。”武钢说。

1998年,新疆风能研究所承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研制,由十几人组成的项目组应运而生。不久,一家注册资金仅300万元的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诞生,成为金风科技的原始班底。2001年,公司完成了增资及改制,变更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任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武钢回忆,金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1997年至2005年,这期间主要实现由开发商运营商到风机制造商的战略转型。1998年,金风制造的首台600kW风机在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并网发电,中国大型风机国产化迈开了第一步。之后,金风的主要产品是600kW、750kW风机,是在引进德国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转化和二次开发、集成创新实现产业化。金风也因此获得多项专利,并形成了适合各类风区的不同轮毂高度、不同叶轮直径的系列化产品设计。

本来,兆瓦风机研制是金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后续能源课题”中的项目,金风研制的目标机型是兆瓦级主动失速型风机,但在概念设计、载荷计算等环节中,他们感到这类机型不是一个好的方向,于是产生了研制其他机型的想法。恰在此时,研究人员出国了解到国外研制直驱永磁型风机的信息,此类机型可以去掉风机高速运转的部分,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实现与电网同步连接。

直驱永磁技术采用了风轮与发电机直接耦合的传动方式,拥有“发电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能好以及并网性能优越”等优势,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寿命,并且在海上风电领域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佛道有云:“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金风也在思考,是继续尾随跟风,追踪别人的技术,安于现状,还是开展直驱永磁型兆瓦级风机的研发,在技术路线上另辟蹊径引领风潮?金风和武钢面临第一次转型的抉择。金风心动了,武钢动心了。

当时,在国外,直驱永磁技术也仅仅是研究阶段,并没有成型的样机。这正好让金风坚定了研制直驱风机的决心。这一想法得到科技部的认可与批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对兆瓦级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开发持续给予支持。

于是,金风就把兆瓦级风机研制方向由主动失速型调整为直驱永磁。为了开发这项技术,金风与德国Vensys研究院于2004年开始联合设计,2005年6月完成1.2MW样机的研制,安装在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这是中国首台本土化生产的兆瓦级风机。此后4年,金风完成了直驱永磁风机容量三次升级,先后实现了1.5MW风机的商业化生产,以及2.5MW、3.0MW风机的风场试运行检测,按照订单生产的商业化制造已经展开。目前,1.5MW直驱永磁机组已成我国风电场建设的主流机型,2MW、2.5MW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已经批量生产和运行。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装备强则国力强:产业首次获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评价
阅读下文 >> 施鹏飞:海上风电低价中标面临成本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895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