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能源发展
“为何要投巨资发展智能电网?除提升用电效率外,当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解决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问题,传统电网只适应于大火电大机组的电源结构。”黄其励指出。
近年来,并网瓶颈使得可再生能源“全额收购”政策面临着现实尴尬,业务范围覆盖“三北”大型风电基地的国家电网也因风电并网和送出问题承受着各方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就表示,目前我国电网对清洁能源支撑力不强,电网整体发展滞后,骨干网架和配电网“两头薄弱”,不能充分满足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而未来风电、太阳能发电更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已势不可挡。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
另外由于我国风电资源分布不均,实现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是必须解决规模外送和大范围消纳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智能电网破题显得更为迫切。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羡崇表示,坚强智能电网有利于解决风电资源布局不合理问题。他表示,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建成结构坚强的电网骨干网架,形成“强交、强直”特高压输电网络,能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实现风电资源的有效配置。
建议上升至国家战略
本报从国家电网了解到,目前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关键技术攻关、设备研制、标准制定,风电、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及智能电网研究院建设等各项智能电网前期工作都已陆续展开。
但仅由国家电网一家推动的现状被业界认为无法实现国内智能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此次“两会”,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建设智能电网上升至国家战略。
朱长林表示,由于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目标还不明确,相关事务缺少统一组织和管理。智能电网建设还局限于电力行业,国家其他能源及相关产业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可利用的资源和力量比较有限,这些都成为加快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掣肘。
就此,朱长林建议由政府制定国家发展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统一组织,消除行业间、专业间壁垒,整合相关力量和资源,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工作体系,并在相关法律、财税政策、资金和电价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