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海上风电 > 如何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

如何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

2019-12-12 来源:能见APP 浏览数:4055

       广东的规划在2017年的批准的时候把规划做到了2030年、2040年,这个计划是最长的,我们给浙江的规划包括修编只允许到2020年,原因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的区划今后叫国土空间规划,这个规划只做到了2020年,所以所有新增的场址要到2020年年份,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出来之后才能够跟上去,估计“十四五”的时候你们的规划还得再修编,根据资源禀赋再细分一下。
       往深海走主机的大型化是一个趋势,金风海上单元副总经理于总谈一下你们对风机大型化的看法,金风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你要做大风机的时候希望整个产业链需要做哪些工作。
       于晨光:我代表金风科技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刚才赵总把近远海和水深做了界定,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了解到最清晰的界定,大家谈到深海、远海,中国的资源情况各方面是跟欧洲有很大的差异,这两个是不能连起来看的,欧洲可能说离岸又远水深又深,中国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像江苏其实是远而不深的,因为目前在座的一个项目将近70公里水深也就15到20米的样子,其实福建跟广东现在像福建的外海的一些项目包括广东5700万的项目也就在35米、50米以内,我觉得首先行业内要解决的是远海的一些问题,金风科技特别针对远海技术上是分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产品以及整体方案的策略,比如说江苏我们要解决远海的相关问题,目前通过测算来看比如在江苏6、7兆瓦这个级别上在远海有比较好的一个发电量,也有比较好工程运维的成本,针对于远海金风主要考虑的一是大型化、二是风机可靠性的问题,离岸远之后建设包括运维成本是大幅度增加的,其实前面翟总在讲的时候一直讲我们大丰的实验检测中心,我们非常愿意把这些资源拿出来供行业做实验验证进一步提升可靠性。
       在工程这一块针对远海,特别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上包括工程施工上,招商局的徐总提到运输安装一体化的船舶,未来也是需要去解决的。再像这种模式运输安装效率、成本会大幅度增加。在运维上各家介绍的时候也提到了运维母船包括固定还有移动式的运维平台,我觉得可能特别是针对于江苏这一块要提上日程去做的。对于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海上风电来看,特别是针对远海,运维人员的能力以及运维人员对于海上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未来运维人员能力上或者运维人员心理辅导干预上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规划层面上特别是针对远海我们真的要做这种规模化的连片开发,现在其实也是在这么规划的,在规划完之后在分配上未来要做一些优化,比如说三峡集团这一片,另外的开发商是另一片,然后连起来,这样在整个工程外送可以统一考虑降低成本。
       主持人(赵生校):往深海发展除了大兆瓦的机组以外,风机机组因为风浪流的耦合作用跟载荷都明显增加了,对于风机机组的设计包括漂浮式风机机组的创新研究方面,上勘院在这一块已经做了比较多的技术储备,希望陆总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陆忠民:刚才赵总对深海的定义做了一个细化的定义,这也是对整个场区当中分类当中与时俱进的分类方法。现在从30米到60米左右的水深里面固定式机组还是占有优势的,目前从海上风电设计使用的情况来看,过去我们对单桩局限的范围很小,20几米可以30米就不行了,目前来看单桩机组还可以适应更深的水深。导管架适应的水深更多一些,30米到60米里面还是有优势的。50米以外的后满还是漂浮式的机组,这个方面主导我们在更深层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百米级的机组是筒式的,一种是半潜式的机组,一种是张力腿的形式,目前中国海域基础百米级的水深我们十年、二十年不能马上碰到,像日本为什么做,因为它海岸线出去以后马上到百米级的,我们目前做的就是半潜式和张力腿式的,还有推出筒式+固定这种方法的,漂浮式的对50米级水深以上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一个关键的点就是风机对于机组变形量,怎么能够起到一个择中的变形协调力,这个对优化基础和风机造价是很有意义的。从固定式走向漂浮式一定厂家要走一个稳妥的一环,这个机型在固定性机型相对成熟以后再走向漂浮式,基础的东西还是成熟的,只是增加了一个适用于漂浮式环境条件下新的优化的机制,像日本最近出了一些情况出现,有不少机型是新的,这样会在漂浮式在示范运行的时候带来更大的风险。我们规划设计的时候是需要通过研究、试验跟示范来进一步积累,我们目前设计计算都是采用软件算的,这个软件目前跟模型试验还有20%左右的差异,跟原形的差异有多少还不确定,现在我们做的一环是前期研究,通过样机试验进一步积累经验,开发一个系统之后我们再走上商业化的道路,目前来看我们研究这个工作要启动做,商业化我们还要一段时间稳步推进。
       主持人(赵生校):35米到60米的范围内做固定式桩机组单机往大型化发展,使得容量更大,把土建施工成本降下来,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对于漂浮式的不急于推出6兆瓦以上的,这个还是专家们普遍的共识,把产业链比较成熟的4到6兆瓦这样量级的风机通过适应漂浮式运营的特点做一些适应性的改造和改进。
       风机走向了35米到60米水深的情况之后,我们的施工装备不单单机容量增加了,水深增加了之后特别是安装平台发觉自己的腿不够长了,下面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的王总分享一下,你们走向深海过程当中对施工装备能力方面的一些考虑。
       王涛:随着国内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目前从广东、福建应该有深远海的出行出来了,现在大型船机资源稀缺,现在搞施工两头搞,像上海的生煎包一样,到处找资源,人家说你们为什么不造一下呢?涉及到退坡的影响,越往深海走我估计基础施工造价是不会降低的,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包括打造两条适应50米以下水深专门做导管架桩机基础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不知道,我们也研制带波浪补偿的船,前几年我们第一个海上风电做完以后,特许权招标以后停滞了一段时间造成我们装备有闲置的,我们技术研发在前面走这个没有问题,做好基础准备,但是一些造的东西建设的东西,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在我们局,专门研究一些前瞻性课题、现实性问题,我们也得看到现在海上风电发展的现状,我们也知道今后发展方向,我们也是在做一些技术储备,包括船机装备也在打造,今年要出来的平台船95米长的,我们具备这个能力但是形不成规模化,国家对海上风电发展是持续稳定的话我们会更加有信心添置装备,整个施工技术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依托一些装备的能力和资源。

标签:

海上风电
阅读上文 >> 如何应用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加速度电成本下降?
阅读下文 >> 198GW !庞大风电存量催生后运维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4331&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