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专家分析 > 三种新能源发电效益差异甚大 需统筹协调布局

三种新能源发电效益差异甚大 需统筹协调布局

2009-09-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数:6425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尽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不断进步和硅材料行业泡沫被挤压,光伏产品价格也在下降,但低于2元/千瓦时的招标价格是无法实现企业盈利的。

    此外,生物质发电项目造价高,总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尽管国家给予了电价优惠政策,但从盈利水平看还不如常规火电。一是单位造价高,目前单位造价为1.2万元/千瓦;二是燃料成本高,电价成本中的燃料成本约为0.4元/千瓦时,远高于燃煤发电;三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执行与传统发电行业一样的税收政策,而且生物质发电企业增值税进项抵扣操作困难,企业实际税率约为12%,高于常规火电实际税率6%至8%。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可再生学院院长杨勇平认为,比较效益差距甚大,这是风能、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质能源发电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企业还是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不应忽视。

    加快探索新能源电价合理路径

    业内专家普遍还认为,要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核心之一就在于如何确定新能源电价的合理路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费15%的发展目标,并将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试行办法,对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做出了暂行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定量分析方式。

    针对这一情况,广西电力试验研究设计院副总经理陈立建议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能源电价进行探索:

    首先是对现行的新能源电价政策进行系统评估。从产业发展特性、电力技术、成本形成特性、能源替代和中国国情等,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提炼新能源电价政策的内涵,系统总结国际新能源电力定价经验,明确新能源电价政策方向和重点领域。

    其次是分析新能源电价影响因素。对发电成本、产业发展需求、竞争状况、外部效益、定价原则等影响各类可再生能源电价形成和变动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研究。

    三是对研究建立政府主导的新能源价格政策评价体系和政策方向,应综合考虑固定电价、溢价电价、招标电价、市场电价、绿电电价等新能源电价机制形成的背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是进行新能源发电发展投入的效率实证研究。分析新能源价格变动对这一产业发展的影响,制定新能源价格补贴方案,确定补贴资金在各类新能源之间的分配结构,确定补贴对象及标准、补贴方式及时限。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新能源发电效益差距甚大 产业布局亟需战略协调
阅读下文 >> "虚热症"面临三大风险 中国新能源开发现状调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41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