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盘点: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取得了哪些成果

盘点: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5-11-09 浏览数:231

在合作中获取共识,于开放中实现共赢。11月7日,为期3天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圆满闭幕。该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国际能源转型领域的首个宣言———《苏州宣言》。

  在合作中获取共识,于开放中实现共赢。11月7日,为期3天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圆满闭幕。该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国际能源转型领域的首个宣言———《苏州宣言》。明确加快推进全球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号召各国将能源转型战略变成能源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提议设立国际能源变革联盟,成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能源研究及交流合作中心”……满满当当的共识和承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倡议,令世界看到了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共同信心。
  以问题为导向,靠互通来聚力。“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需求侧与能源转型”“G20可再生能源合作前景”“化石能源转型路径及政策导向”“能源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能源转型”———本次论坛提出的六大分论坛议题,精准反映了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国内外政要、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以及产业代表,在论坛期间分享、交流、探讨,并就上述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推动全球能源变革进程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分论坛一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
  作为分论坛一“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的主持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向记者介绍,分论坛一有包括德国能源署署长安德烈亚斯.库尔曼、丹麦国家电网总裁彼得.安德烈森、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等8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发言。
  他们围绕电力转型这一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既有丹麦、德国等国家电力转型管理的创新思考,也有来自国内新能源企业和电网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该论坛凝聚的共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建立长期的目标制度、统一规划、协调推进。电力转型应着眼于更广泛的整合和协调,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二是技术创新在电力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位发言人在演讲中谈到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技术研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电网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迎接和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和利用,以及通过创新加快储能技术的进步;三是智能化是电力系统转型的典型特征。嘉宾们在发言中提到未来能源系统的特征时,无一例外,都说需要智能化。其中智能电网是核心,智能风电和光伏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实现智能的用户和智能终端,还需要智能的工业化和智能城市。
  分论坛二需求侧与能源转型
  作为分论坛二“需求侧与能源转型”的主持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告诉记者,国内外嘉宾们通过激烈探讨和互动,得出了一个主要共识———能源革命,需求先行。
  “能源消费革命引导能源生产革命。
  需求侧要从后台走上前台,我们有很多的秘密武器,比如提高能效的电动汽车、零碳建筑、强大的分布式以及微网技术等。
  要利用需求侧的变化让供应侧更有活力。”王仲颖这样总结分论坛二的讨论成果。
  2020年丹麦将实现零能耗、零碳建筑。”丹麦能源署署长贝墨通表示。“提高能效也具有很大市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在发言中介绍,目前我国建筑绿色化还不到5%,有工业锅炉64万台,在能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有10%~15%的差距,每年存在3500亿~4000亿千瓦时的节能潜力。我国工业各类电机要比发达国家的效率先进水平低10到20个百分点,这个数值如提高8个百分点,当年就可以实现2300亿千瓦时左右的节电。
  比亚迪公司副总裁何龙提出,电动汽车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他认为,电动汽车将出现爆发式的迅猛发展,并有望替代抽水蓄能等传统调峰方式。
  “推广区域能源对全球节能的贡献是5%~10%,减排贡献达到60%。”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结合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城市区域能源研究结果作了介绍。
  分论坛三G20可再生能源合作前景
  “在分论坛三中,来自中国、德国、土耳其、丹麦,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的代表及专家学者,在G20框架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我国明年主办G20能源系列会议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作为分论坛三的主持人,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顾骏在总结汇报时表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基本成为共识。包括东盟、APEC、欧盟很多区域组织及国家都提出了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顾骏表示,这样的势头将在2016年和2017年由我国和德国主办的G20能源会议上得以延续,这将为世界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产生连续和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以及未来举办的G20会议中,可以从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标准互认、推动可再生能源产品成本下降、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可再生资源发展问题,并尝试制定可再生资源发展的资源性量化指标和行动计划。”顾骏在总结分论坛三成果时表示,在推动世界能源可及性特别是亚洲地区能源可及性问题上,应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协调和发挥世界各国以及各国际组织的作用。
  分论坛四化石能源转型路径及政策导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在总结分论坛四的成果时表示,化石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转型的方向是清洁、高效、低碳,既包括向着非化石能源方向转型,也包括化石能源内部的升级和转型。
  嘉宾们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促进能源转型的一些举措,包括技术的革新、城市用电体系的变革、高效交通能源体系的建设,以及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在发言中提到,在技术革新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煤电清洁排放的水平,降低油机的排放;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及核安全部气候变化、欧洲及国际政策司司长FranzjosefSchafhausen提出,在城市用电体系方面,要大力发展气候友好型的建筑,优化城市的能效、提高热力的系统效率;在高效交通体系方面,道达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HelleKristoffersen表示,要继续大幅度提高燃油的经济性,优化城市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小杰在谈到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化石能源地下与非化石能源地上和谐共生开发的想法。
  在体制机制方面,嘉宾们普遍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现在的能源市场体系,深化价格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市场的手段,推动市场化的碳减排加速能源转型,最后要进一步推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激发清洁能源发展的活力。
  分论坛五能源互联网
  在以“能源互联网”为议题的分论坛五中,9位国内外嘉宾从能源互联网和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发表了讲演。主要涉及能源互联网的定义、架构,能源互联网在促进能源转型方面的作用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在总结该分论坛讨论成果时表示,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一些定义和架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在他看来,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和纽带,通过多种能源互联互通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能源供应系统。
  分论坛六金融创新与能源转型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稳定的监管环境,以及越来越清楚的市场信号,都是有必要的。只有它们才能够推动资本流向我们所需要的领域。”作为分论坛六的主持人,洛希尔集团合伙人兼能源电力行业组全球负责人RogerAder在进行讨论共识总结时表示。招商新能源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原提出,绿色金融绝对要“接地气”,要和真正的实业相结合。新能源将会成为未来经济的核心动力。而新能源与金融和互联网结合,将会成为创造未来经济的驱动力。
  中国民生投资公司总裁李怀珍认为,在任何条件和环境下,绿色金融必须是市场和政府的结合,这两点缺一不可。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会越来越大。
  在谈到可再生能源的金融创新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时,新疆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表示,电力资产其实是可以做成高信用等级的金融产品,而我国风电和光伏制造商质量参差不齐是导致其低信用的原因之一。他提出,政府和协会应把产品的认证作为刚性要求。
  与此同时,公开、透明地发布新能源的实时运行数据,也可有效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阅读上文 >> “十三五”提速“互联网+”和“能源改革”
阅读下文 >> 2015我国弃风限电再度升级 极端限电比例已达79%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105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