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酝酿的目标计划是,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实现2020年供电装机规模1亿千瓦。
不仅如此,按照原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而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风电基地数量被提高到5个。
2008年,财政部又出台了《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所退税款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目前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远超过70%。此外,在去年下半年经济萧条的局面下,在新增10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中,已确定有8亿元将用于我国核电和风电装备技术改造的补助。
发展下的问题
“电网建设速度成为风能发展的瓶颈,2009年这一矛盾将尤为突出。”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秦分析以前风电装机规模比较小,整个风电份额对于整个电网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电网对风电发展的制约难以显现,然而,随着中国风电大规模集中化的发展,这些风电发展地区又处在电网的薄弱地区,这时,电网问题就成为了风电发展的核心制约问题。
“去年出现了个别电厂建成,风机完成吊装之后,电网通电滞后的问题。”秦海岩说。
目前,中国千万千瓦大规模集中化的风电开发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大规模高集中的核心风电区,离东南沿海等负荷中心又比较远,这就涉及电网建设的问题。
以前是设备制造业中技术的问题、产业基础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都在逐一解决中。电网问题是风电发展的根本问题,电网问题解决不好,也就意味着风电没有市场,从而导致风电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无本之木,秦海岩向本报记者如此分析道。
2008年下半年经济下滑,导致企业用电量急剧减少,电网负荷降低,从而影响了电厂的收益,由于风电的不可控性,在火电与风电并存的一些地区,企业往往会采取停止风电发电的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风电的发展。
此外,“风机设备也仍存在问题。”秦海岩表示,当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能组装风机,还不能设计风机,另外,中国设计风机的标准仍是按欧洲的设计标准来设计,而这些标准有时又难以适应中国的特殊环境,从而出现设计出来的风机水土不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