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建设一个风电场的时间周期大概是1-2年,而规划和建设新电网的周期却至少要4-5年。风电行业高速扩张而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并网困难。记者了解到,风电项目的高速扩张已经显出过剩“苗头”。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把风机制造行业确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中节能也坦言并网风险,表示在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模式下,风电场建设密集,但绝大部分分布于“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远离东南部电力消费地区,使得风电并网难度较高。如果未来公司新开发风电项目不能及时获得相关电网公司的并网许可,项目的建设将会被延误。
上市艰难
在风电行业盈利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风电运营商们的上市之路异常艰难。
目前,中节能的主要竞争对手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新天绿色能源等均已在香港完成上市融资。2010年12月,华能新能源首赴香港IPO,当时计划发行约24.86亿股,筹资约82亿港元,后因市场认购不足而终止IPO,2011年6月方成行。与华能新能源同期启动IPO的大唐新能源尽管完成了IPO,但只融资6.42亿美元,处于定价区间的底端。此外,2011年末在香港上市的京能清洁能源,也曾一度暂停发售,最终融资额比原计划缩减30亿港元。
同行纷纷上市的背景下,中节能IPO是赶热闹,还是资金“饥渴症”所逼?其新建风电场究竟能否取得并网许可?作为国企,如此“超前”市场需求盲目扩产,有何底气?
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按照公司规定,需要记者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采访提纲,才能回复。”记者按照上述要求发送采访邮件,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公司尚无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