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财税政策支持。财税政策在关注支持大型风电认证的同时也应该对中小型风机认证进行关注与扶持,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以政策驱动认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推进中小型风电产业机升级和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借鉴大型风机认证的经验,将中小型风机认证项目列入国家层面的研究课题,给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对获得中小型风机认证的企业给予认证费用补贴,以缓解对中小型风机企业而言的高额认证费用的压力。此外,还可以采取国际通行做法,对购置获得认证的中小型风电设备的用户给予补贴,从终端拉动认证市场发展,从而促进中小型风机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大标准整合力度,以制定符合中国中小型风电机组产业实际,并体现国际市场需求的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为中小型风电机组认证国际互认奠定基础。
而大型风机则相对简单些,既有试验风电场,也有数据自动记录和传输系统。
近年来,国内大型风机制造商均采用从国外引进技术在国内消化的策略,此前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与认证体系,国内的认证机构可以借鉴,尤其在国家财政政策的扶持下,无论认证机构还是大型风机制造商均有利润空间,加之国内大型风机零部件也已产业化,这都为大型风电设备认证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利好条件。但是,中小型风机在成本的压力下难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有些更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面对最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由于产品品种多元化,也为认证共识的达成带来了难度,延缓了认证实施进程。
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认证费用对中小型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成本。一台小型风机认证并不比一台大型风机认证简单,比如型式认证,除了设计评估,还涉及功率特性测试、噪声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及机械载荷测算等,完成这些程序仅认证机构的成本就在20万元以上,这对小风机制造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缺乏有力的认证支点。我国尚未建立中小型风机检测、认证的公共平台,在没有得到政府项目支持的情况下,仅靠认证机构个体的投入难以支撑中小型风电认证技术研发进程。中小性风机制造商的产品开发后想做型式试验都无法实现,这也使一些中小型风机制造商的产品没有进行型式试验就直接推向了市场,埋下了质量隐患。如果有公共试验平台,有关中小型风机产品检测费用就会得以降低,那么中小型风机制造商的认证需求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