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升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着力推动生物质能源梯级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先进生物质能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在豫西南和豫北开展纤维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按照合理布局、区域统筹、热电优先的原则,稳步推动城镇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鼓励各市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或改扩建原有焚烧设施,支持相邻县(市)共建共享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支持热需求稳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大型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废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沼气发电工程。开展餐厨垃圾能源化利用示范,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生物柴油项目。推动沼气高值化利用,优先发展集中供气,鼓励沼气提纯后作为车用燃气使用。统筹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建立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体系,开展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供热示范。“十三五”期间,新增燃料乙醇产能20万吨/年,累计达到100万吨/年;新增各类生物质发电装机23万千瓦,累计达到80万千瓦。
4.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开展地热能资源地质勘查,加强压水回灌循环利用,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水平,统筹布局地热能开发项目,重点发展浅层地热能,规范发展中深层地热能,鼓励在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开展地源热泵供暖制冷,探索开展地热发电试点。“十三五”期间,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30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5500万平方米。
5.合理发展小水电。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小水电开发。“十三五”期间,新增发电装机5万千瓦,总装机突破54万千瓦。
6.稳步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南阳、信阳等核电项目厂址保护工作,争取继续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待国家启动内陆核电项目规划建设后,积极推进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核电项目公众宣传,为核电项目规划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坚持清洁高效,优化发展化石能源
稳步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炼能提升和“气化河南”工程,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
1.加快河南煤炭基地转型升级。
(1)优化产能结构。严格控制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对确需新增产能项目实行减量替代;有效化解安全隐患严重、质量和环保不符合要求、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等煤矿过剩产能;引导30万吨以下小煤矿有序退出,禁止高灰高硫煤矿生产,关闭安全不达标的各类矿井。
(2)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积极推广使用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炭地下气(液)化等绿色开采技术,探索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矿山建设,坚持“先抽后采”“先抽后建”“采煤采气一体化”发展,支持低浓度瓦斯发电、热电冷联供,鼓励乏风氧化利用,提高瓦斯利用率,严禁高浓度瓦斯直接排放,到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8亿立方米,利用量达到2.6亿立方米。
(3)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加快现有煤矿洗选厂升级改造,布局建设一批煤矿洗选厂,提高原煤入洗(选)能力,入洗(选)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南阳(内乡)、义马、鹤壁—濮阳3个煤炭储配物流园区建设,增强煤炭资源调配能力;发挥平煤(武汉)煤炭储备基地作用,盘活省内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