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桂中启新程。九月的桂中,群峰层叠苍翠,蜿蜒于群山之巅的风电长廊,以擎天之姿屹立于峰峦之间。百米长的巨型叶片捕风为电,化风为能,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输入万千家庭,点亮万家灯火——广西能源集团旗下广投桂中新能源公司城厢(鲲鹏)风电项目于9月16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广西能源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鲲鹏振翅:桂中新能源版图添重彩
城厢(鲲鹏)风电项目作为广西能源集团桂中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落子,从规划伊始便牢牢把握选址、指标、技术三大关键环节。依托气象监测分析与资源详勘,精准锚定城厢镇风能富集区域作为开发场址;在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多措并举,成功斩获项目开发指标;通过多轮技术论证,创新采用混塔结构与高轮毂结合的最优技术方案,为项目高效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桂中地区首个采用混塔结构、风机轮毂高度最高的风电项目,城厢(鲲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安装27台单机容量5.56兆瓦的混塔风力发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40米,叶轮直径200米,能更高效利用高空优质风能资源。项目年均发电量超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9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22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约21万亩。项目自2024年7月全面开工以来,7个月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14个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刷新了广西同类项目建设最快速度,将广西能源集团的宏伟蓝图打造成清洁能源标杆样板。
破壁前行:五重挑战淬炼硬核实力
“驭风”征程挑战重重。项目团队始终秉持“鲲鹏击浪”的闯劲与韧劲,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深入开展“项目一线党旗红”,通过书记领办、党员攻坚凝聚合力,逐一攻克难题,展现出敢做善成、能征善战的能源铁军风采。
地形之困——桂中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与丘陵为主,山体地质复杂易滑坡落石,风机机位多分布在海拔180~260米的山脊,为破解施工场地狭窄且落差大,施工组织难度高的困境,创新运用三维施工模拟,科学规划吊装设备、部件堆放及通道,有效降低对作业空间的依赖,筑牢安全高效施工根基。
用地之难——项目用地涉及国有农、林场等多元主体,途经129个村,各方诉求协调难度大。项目团队通过多次深入一线召开协调会,系统推进征租地工作——前期分类建档,摸排诉求与风险;中期依托“乡镇统筹、乡贤疏导、方案优化”三级联动化解矛盾;后期建立沟通反馈信任长效机制,为工程顺利推进筑牢坚实群众基础。
天气之阻——桂中地区台风雷暴频繁,强对流多发、雨量充沛,叠加地形复杂,基坑积水问题突出,对高空作业、设备安装调试等工序构成严峻挑战。通过联动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分级优化施工计划并预留弹性工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抢晴天、巧雨天”策略,大雨转室内,小雨稳妥干,最大限度保障项目进度。
运输之险——场区最大地表坡度超35度,运输通道需沿陡峭山脊开辟,场内道路曲折且陡坡占比高达90%,大型设备进场与转场难度堪比“铁履攀崖”。科学借鉴山区特种运输经验,精确制定运输方案,临时拓宽109处急弯开辟通道,采用“前拉后推”的装载机组合牵引方式,实现81支叶片及4000余件部件全部按期送达。
安装之艰——风机塔筒采用混塔结构,安装36段89米混凝土塔与2段50米钢塔筒,需在高空复杂风载荷环境下完成精准拼接,工艺复杂且施工难度高。通过引入“四片预制+现场组装”工艺,借助800吨级主吊配合激光定位技术,实现328只高强度螺栓对接误差小于1毫米,有效保障了塔筒结构稳定,为风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质量保证。
绿电兴邦:赋能发展开启全新篇章
风送绿电,赋能千企万户——城厢(鲲鹏)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清洁能源正源源不断输送到八桂大地。项目从2025年1月首并至今,累计供应绿电近3000万千瓦时,满足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蓝图绘就乘风起,扬帆起航正当时。广投桂中新能源公司将继续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谱写广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