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久和能源 风电产业创新的“风行者”

久和能源 风电产业创新的“风行者”

2011-07-05 来源:西安日报 浏览数:1543

  来到经开区凤城十路的西安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个从事风电产业的企业令笔者颇感意外看不到大规模的生产车间,看不到标志性的风机叶片,甚至也看不到与之配套的电机部件,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繁忙运作的计算机和一个个心无旁骛的研发人员。总工程师霍连文说:“我们在西安的主要业务就是科技研发和总部管理,生产车间则在千里之外的鄂尔多斯。”

  三年前才进入风电领域的西安久和能源,而今已拥有技术专利19项,其参与项目获国家“十二五”863计划批准立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久和能源就掌握了2MW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风电产业科技创新的新锐和“风行者”。

  民族企业“试水”风电

  久和能源投资方盾安集团是一家浙江企业,从弹簧起家,二十余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业覆盖机械制造、民爆化工、房地产、农业、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

  2007年,盾安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目光瞄准了更具战略意义的风电行业从风电场建设、风电部件生产到机组总装,盾安集团决心全方位介入。2008年初,盾安集团在西安经开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成立了风电机组总装企业久和能源,而西安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被赋予总部管理和科技研发的重要职能。

  “把技术研发放在西安,主要是考虑到,西安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高端技术人才多,检测、试制、设计等研发成本也有优势。”谈及选址初衷,总工程师霍连文认为,来自市场、人才、产业、政府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已超出了企业当初的预期。

  目前,西安经开区内的金风科技、捷力电子、永电电气等风电企业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样一个集中、分工、互动、协作的产业环境,往往能够催生企业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创新、共赢。”霍连文表示,区域内的好几位企业老总都是自己当年在西安交大求学时的同窗好友,他们除了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之外,还时常在工作之余沟通交流、感受生活的惬意。

  得益于西安的科技人才优势和经开区风电产业资源的日益集聚,2008年底,久和能源很快就完成了40多人的创新团队组建,同时也确立了 “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全面进军风电产业的发展路线。

  吸收消化中掌握技术主导权

  “很多人都认为国内风电产业没有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的命脉总掐在外国人手里。民族企业如何破解?”当笔者抛出这个疑问时,作为在风电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工程师,霍连文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欧洲国家做风力发电研发用了几十年时间。早期,把风机在风场上立起来,设置上百个传感器,不断测量叶片、塔桶、机舱及各部分载荷情况,最终在设计中反复完善优化。目前,国内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积累,同时也没有必要再花几十年重走别人的老路。因此,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把握核心技术主导权。”

  正是这个“自主+合作”的模式,成就了惊人的“久和速度”。2008年初,久和能源根据国内风场特点及电网配套要求,提出了高速永磁技术路线,同时确定了包括叶轮直径的大小、传动方式等关键技术一整套的方案。2009年3月,霍连文带着西安久和能源一整套技术方案,赴欧洲寻找风电设计公司。

  凭着熟悉的行业人脉,霍连文终于找到一家有技术实力、但国内知名度并不高的德国风电设计企业。“当时我们选择设计公司时颇费心机。之所以没有选择那些所谓的热门公司,是因为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已经热起来,把欧洲的风电设计公司要价炒得很高,如果再找他们,不但要排队,而且价格上也不划算。”

  确定技术路线,将欧洲用材标准国产化并规范设计指标……在这一系列产品研发过程中,久和能源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比如2MW风电机组设计就是两种机型,一个是适用于二类风场的87米叶轮直径,一个是三类风场93米叶轮直径。其中包括叶轮直径的大小、传动方式等都由我们来定。”霍连文表示。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法国政府加紧发展海上风电计划招标金额达100亿欧元
阅读下文 >> 德国西门子与瑞典签订253台风电机组供货框架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992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