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风驰电掣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投产发电之际

风驰电掣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投产发电之际

2023-01-18 来源:中国基建报讯 浏览数:250

中国基建报讯(徐迎华、张泽华 报道)彩云之南,风能赋予云南灵动之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绿色能源。在海拔3300多米的寻甸花石头山

中国基建报讯(徐迎华、张泽华 报道)彩云之南,风能赋予云南灵动之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绿色能源。在海拔3300多米的寻甸花石头山主峰巨龙梁子上,有一群“御风者”,他们为了让自然资源与万家灯火架设沟通的桥梁,奉献着热血和青春。2022年12月31日,由中国安能二局承建的巨龙梁风电项目(一期)工程首台风机带电调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高原山地风机首台风机正式投产发电。  

【追风逐梦,挺进彩云之南】

巨龙梁因山体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北部而得名,这里有昆明最大的高原草甸牧场,巨龙梁风电项目(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100MW,主要为13台6.7MW和2台6.45MW的风电机组、15 台箱式变压器与35kV集电线路及升压站扩建,以及15个风机安装平台、场内施工道路及改扩建道路、渣场施工。该工程是中国安能二局在云南承建的首个风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29550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收入7695万元。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28吨。巨龙梁风电项目既有效利用了当地的风能资源,提高了区域供电能力,又对减少大气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材若不能及时进场,纵是一线施工人员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望“坑”兴叹。因此,钢筋、水泥、锚栓、砼等主材何时进场,重担就压在了物资装备部负责人李纪盛身上。为了尽快达成询价、招标、签订合同、运输等流程,他多方联系,每天要打将近两百个电话,催促各个流程快速推进。目前,首批主材已经进场,其余锚栓、电气设备采购也正在稳步推进,能及时让施工人员“有米可炊”。

8月30日,项目部收到设计图纸,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审查、细化图纸,从修路挖基、预埋管线,浇筑混凝土基础,到风机吊装、预埋电缆、修筑升压站、电气设备调试安装、投入使用,经过一班人马5个昼夜的奋战,将施工过程细化为10个大项,103个小项。

由于各个风机机位分布错综复杂,道路泥泞崎岖,仅仅从1号机位到15号机位就有1小时的车程,而从搅拌站到各机位则需3小时以上。这对项目的混凝土运输保障产生了极大的要求。第一,商混车数量必须在40辆以上,否则无法满足基坑浇筑的混凝土需求;第二,运输道路必须通畅,由于自高速收费站至机位道路多为单行路,如发生堵塞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浇筑断层,引发质量事故;第三,参与浇筑人员必须在大风、严寒、缺氧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这对一线施工人员的身心来说都是一种折磨。面对这些困难,项目部迎难而上,集思广益,为顺利完成浇筑,一是积极协调搅拌站准备45辆运输车,确保混凝土浇筑连续性;二是沿途设置8处哨卡、7处会车平台,遇无关车辆及时劝返,发现车辆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处理,保证道路畅通;三是给参加浇筑成员配备干粮、热水、药品及氧气瓶,最大限度做好后勤保障。通过这“三板斧”,10次基础浇筑全部顺利完成,为后续吊装发电做好坚实保障。

  

  

【驭风而行,降服“风电巨人”】

创造一项纪录,开启新能源发展新高度。

巨龙梁项目安装的1号风机单机容量6.7兆瓦,轮毂高度115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叶片长度93米, 轮机舱重量138吨,叶轮直径191米,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塔筒高度最高、叶轮直径最长的高原山地风机,是名副其实的“风电巨人”。

地处海拔3300多米的高原,首次面对6.7兆瓦的巨无霸风机,他们谨慎又谨慎,把吊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编制专项吊装施工方案,部署人员和装备进场施工。为了确保吊装作业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首先在地面完成叶轮组合,叶片对接与辅吊站位调整同时进行,为吊装创造良好条件,较好地避免高空作业带来的危险性,大幅缩短了整机吊装时间。

“900吨大吊起钩,300吨跟进,同时起。”在这样的吊装指令下,风机叶轮吊装正式开始。巨型履带起重机挥舞着123米的长臂,在轮式起重机的辅助配合下,将巨大的风机叶轮缓缓吊起,到达指定高度后,原本平行的叶轮逐渐转为垂直并缓慢地向主机舱靠近。经过多次精准的调整,风机叶轮终于与主机实现完美对接。

12月20日,随着最后一颗螺栓安装完毕,整个吊装团队在经历了2多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后,一台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6.7兆瓦高原山地风机成功吊装,2023年前完成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可谓近在咫尺。

然而天公不作美,自23日起,施工现场雨雪交加,巨龙梁山上铺满了一层积雪。对于游客来说,山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真是一幅雪山美景。可对于项目部领导班子和一线施工人员来说,却是犹如乌云笼罩在心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将近一个星期的坚守,天气转暖、积雪融化,终于满足了发电条件。项目部领导班子立即组织人手开展施工,最终,于12月31日20时38分完成发电!

在这2022年的最后一天,当巨龙梁山峰上的叶轮缓缓转动时,当高本山升压站收到通电信号时,所有在场人员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三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安能二局人100个日夜的不懈拼搏,终于将巨龙梁山上呼啸的大风变成了寻甸县洋溢着幸福的万家灯火!

  

  

【风机飞舞,绽放青春风采】

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建设,是由中国安能二局28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员工组建的团队坚守负责的。

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志行合一,践行“求是务实、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敢打必胜”企业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安能二局人的担当和使命,参与见证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能源项目。

从基础开挖、浇筑、风机安装到并网发电,这个团队的员工就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为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他们多次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项目建设中,他们经常是从早上6:30起床,忙碌到凌晨1点多甚至更晚。白天在现场各负其责,晚上聚在一起研讨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交流学习,整理材料和档案。

“虽然辛苦,但感觉很有成就感,公司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决不能辜负公司的期望和信任。”项目书记熊增生说道,这是他的心声,也是项目团队的心声。

工程建设,安全先行。在现场安全管理上,安全总监黄港可谓煞费苦心。项目部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已经顺利完成,可施工队的部分人员虽然干活是一把好手,但年龄偏大,加上当地方言难懂,这让交流变成了一件难事,也给安全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为此,黄港召集现场安全员,专门制作了一份以视频、图片为主的教育资料,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13种安全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解决方法传授给每名成员,施工队老王连连夸赞道:“安能的这次安全教育是我理解得最透彻的一次,违章作业的事儿咱可千万不能干”。

不只是安全教育,黄港更是深入现场、脚踏实地,带领5名安全员巡查了每一片施工区域,裤腿都被露水打湿。经过3天的整体巡查,他发现:施工区域周边多是悬崖峭壁,且山顶海拔高达3200米,浓雾弥漫,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崖。为防范人员跌落事故,全面消除安全隐患,集中采购800米防护围栏、50盏夜间作业灯,杜绝人员坠落事故。

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这样的项目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在项目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的同时,4名新员工带着青春和朝气来到了这里。在他们身上,看得到稚嫩,也看得到想干事业的冲劲儿。新员工报到后,分别与项目分管领导、部室负责人签订师徒协议,为新员工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工程管理部新员工李裕表示:“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刚刚被分配到巨龙梁项目部时,我的内心是迷茫的,这里虽然风光秀丽,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美景,可远离城市的生活确实让我有些不习惯。但师傅杨永鹏,用他的切身经历为我指点迷津:工作上,他手把手教我如何审查图纸,一台风机从物料进场到投入发电的全部流程;生活上,他教我在项目部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非常感谢师傅的关照,让我在这青山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青春诠释梦想,奋斗定义人生。安能二局人的青春之歌就从这里唱响,用默默无闻的奉献,把取之不尽的风能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让巨龙梁的高原草甸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发力突破 起势见效 投资8亿元风电法兰基地项目落地西塞山
阅读下文 >> 引领紧凑型半直驱新时代,电气风电陆上卓刻平台批量投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6775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