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华锐风电浮沉录

华锐风电浮沉录

2018-05-15 来源:能源杂志 浏览数:2794

深陷债务危机的华锐风电多次挣扎在生死边缘。风电巨头的救赎之路,仍然坎坷。

  深陷债务危机的华锐风电多次挣扎在生死边缘。风电巨头的救赎之路,仍然坎坷。
  
  2006年,41岁的韩俊良说服投资客成立华锐风电,通过买图纸的方式快速切入风电市场。
  
  2008年,华锐风电紧跟国家政策转战1.5兆瓦大功率机组,采用价格战手法快速膨胀,一举拿下国内风电厂商的头号交椅。
  
  3年后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每股90元的天价登陆A股,募资94.6亿元,超募58.7亿元,这是神话般的崛起。
  
  更为戏剧的是,华锐风电飚上巅峰之后业绩旋即变脸,股价高价跳水,成为了登高跌重的代名词。
  
  昔日巨头风光不再,一直披星戴帽游走在退市边缘的华锐风电市值不及95亿元,近年更连连亏损超百亿。
  
  而近日,一桩诉讼案再次将曾经炙手可热的华锐风电推向了风口浪尖。
  
  华锐风电公告称,1月25日凌晨收到美国律师邮件通知,陪审团就华锐风电涉嫌电信诈骗、窃取商业秘密以及共谋罪案件诉讼达成一致决议,认为以上三项罪名成立。法院预计将于2018年6月4日作出判决。如罪名成立,华锐风电最高将面临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1.98亿元)罚单,相当于罚掉了约3倍身价。
  
  虽然2018年1月29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其2017年度业绩扭亏为盈,但救赎之路依然坎坷。
  
  曾经的风电“巨无霸”缘何一步步陨落?5次换帅仍未能成功救赎的华锐风电,何时才能“东山再起”?
  
  神话崛起
  
  华锐风电横空出世,离不开韩俊良的“富有远见”与“不计代价”。
  
  从创办到上市,韩俊良作风激进,每赌必中,几乎每一步都走在政策和市场前面,成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2004年,中国风电尚未大规模启动,风机制造80%由外资控制。当年,兼任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韩良俊做了一个决定:买下德国富兰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风机生产许可证,这为巨头诞生埋下了伏笔。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此外,风电特许权招标对大功率机组青睐有加。
  
  2006年,手握设备和厂房的韩俊良与资金方一拍即合成立了华锐风电。此番与资本的结合,让大规模的风机生产制造成为可能。
  
  彼时,基地式的发展对设备国产化,以及追赶国际大兆瓦机组需求极为迫切,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颁布“风电三峡”战略。
  
  政策打开大门之际,华锐风电候时已久。在业内750KW机型占主流之时,为避免与行业大佬金风科技正面交锋,华锐风电选择上马1.5MW机型。2006年,华锐风电推出我国首台国产化1.5兆瓦风电机组。而选择发展1.2MW机型的金风科技事后发现,1.5MW风机更对五大电力集团的胃口。错失良机的金风科技,眼睁睁看着取得先机的华锐斩获更多的风电设备大单,攻城略地,一骑绝尘。
  
  政策利好之下,急于“跑马圈地”的发电集团开始大建风场。华锐凭借兆瓦级风电的优势赢得先机,加上薄利多销的市场策略、强悍的总装能力迅速打破行业格局,把当时“外包模式、出货慢”的金风科技远远甩在身后。
  
  基地式的发展需要压低风电价格,在兆瓦级风电市场抢占高点后,韩俊良率先打起价格战。彼时,因“不计代价”地大干快上,实行凶猛低价竞争策略抢占市场,韩俊良更被冠以“价格屠夫”的称号。
  
  看重市场而非技术的华锐风电彼时发展迅猛,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知名PE与资本界名人纷纷加入。此后,在资本大佬的推动下,2010年华锐风电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2011年1月,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发行价,48.83倍的市盈率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之初,华锐风电共募集资金94.59亿元,总市值逼近千亿,风光无二。
  
  华锐神话的创造不仅得益于其发展与政策的贴合,更与掌舵者韩俊良密不可分。
  
  曾就职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并担任过大连重工副总经理,国企背景出身的韩俊良深谙政府资源之道,坚信抱住政府的大腿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十分注重政府订单关系维护,这让华锐风电与国家部委和国有发电集团的关系更加紧密。
  
  资深行业观察者告诉《能源》记者,华锐为资本系背景,资本大佬、红二代、红三代基因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当时深受央企欢迎。值得关注的是,在华锐风电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其第一大股东大连重工,也为其带来了实打实的利润。
  
  巨头陨落
  
  2006年至2010年,华锐风电成为中国风电行业黄金五年的最大受益者。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政策的抽离直接导致华锐风电“神话”破裂。
  
  颇具戏剧性的是,拐点出现在华锐风电上市的2011年。彼时,大规模、集中式发展风电的后遗症逐渐显现,因低价竞争导致的质量问题等危机接踵而至,事故频发成为风电行业走向“下坡路”的导火索。
  
  2011年2月24日,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导致598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出力84万千瓦,并造成西北主网频率最低至49.854Hz。脱网事故暴露了突飞猛进时期风电机组质量不过关的弊病,直接致使国家能源局收紧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风电行业直转急下。
  
  此外,在各路资本的追捧之下,各省的风电项目一窝蜂的上马,产能严重过剩,并网难问题暴露,“弃风”问题逐步恶化。政策支持抽离,行业收缩,低价竞争、“市场高于技术”的基因、注重政府订单关系维护不注重产品质量,华锐风电的速成策略在政策支持垮塌、政府公关路线土崩瓦解之下,瞬间兵败如山倒。
  
  然而,遭遇风电产业形势逆转的华锐风电仍逆市扩张,自2008年开始建立子公司以来,陆续直接或间接持股子公司,行业调整时期的到来使得绝大多数生产基地还未开工即面临停业的华锐措手不及,形成了大量闲置、减值或者毁损的固定资产,致使营业收入连续两年打对折,净利润2011年锐减,2012年巨亏近5亿元。与此同时,股价高价跳水,质量、技术、管理等问题在浪潮平息后开始显现,华锐不得不为此前激进扩张的“上进”买单,质量问题导致口碑下降,官司纠葛不断。
  
  业内普遍认为,风电设备销售规模下降及公司战略调整是导致华锐亏损的主要原因。技术一直是华锐的软肋,从国外买图纸进行技术消化,再借助大手笔的后期市场运维来维系。华锐拿的订单远超自身能力和技术所能承受的程度。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价值的看重,华锐风电此前积弊重重,屡屡爆出的风机质量问题让其在业内的口碑一落千丈,设备销售大规模下降,市场份额迅速被瓜分。
  
  然而,遭遇风电产业形势逆转的华锐风电仍逆市扩张,自2008年开始建立子公司以来,陆续直接或间接持股子公司,行业调整时期的到来使得绝大多数生产基地还未开工即面临停业的华锐措手不及,形成了大量闲置、减值或者毁损的固定资产,致使营业收入连续两年打对折,净利润2011年锐减,2012年巨亏近5亿元。与此同时,股价高价跳水,质量、技术、管理等问题在浪潮平息后开始显现,华锐不得不为此前激进扩张的“上进”买单,质量问题导致口碑下降,官司纠葛不断。
  
  业内普遍认为,风电设备销售规模下降及公司战略调整是导致华锐亏损的主要原因。技术一直是华锐的软肋,从国外买图纸进行技术消化,再借助大手笔的后期市场运维来维系。华锐拿的订单远超自身能力和技术所能承受的程度。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价值的看重,华锐风电此前积弊重重,屡屡爆出的风机质量问题让其在业内的口碑一落千丈,设备销售大规模下降,市场份额迅速被瓜分。
  
  上述行业观察者告诉《能源》记者,我国在大力发展风电伊始,政策将风电与火电捆绑,“当时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发展风电,实际上是为了拿煤电指标,风电场建好了就行,并不在意风电场运营的全周期成本”。然而,随着风电与火电绑定指标政策取消,开发商开始计算投资收益率,没有雕琢技术和品质的基因的华锐因质量问题导致运维成本增加,迅速被能够真正把成本压低,并提供优质产品的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家超越。
  
  为弥补质量短板、改变形象,华锐着手调整售后和质保政策,质保期内,华锐保证免费维修,不得不投入大量驻场运维人员及资金以保证运维和备用备件响应的及时性,而如若强制出质保,则有损于客户的关系。大量的成本投入让华锐难以为继。
  
  比业绩下降更可怕的,是资本和风电市场的逃离。在华锐风电内部,颇多投资人对韩俊良的独断专行不满。此外,华锐风电是由资本力量烘托而生,PE等机构股东占大比例股份。PE作为公司财务投资者,获利套现是其根本目的,华锐业绩的败落令PE非议不断。
  
  在2011年年报中,时任董事长的韩俊良提出“两海”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外市场,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选择激进扩张战略和提前投资,直接导致了华锐风电在2012年首度出现亏损。最初曾对华锐大力扶持的华能集团,也转而宣布与明阳风电达成合作协议。神华等发电集团削减了华锐的新订单。
  
  此外,韩俊良重视政策层,轻视供应链,故意拖压货款、刻意压价,随着市场分散,供应商对华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上下游客户逃离华锐,众叛亲离的华锐风电不再是风电市场中的“主要玩家”。
  
  积重难返?
  
  韩俊良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高库存、高应付账款,华锐巨头陨落。2012年,华锐风电业绩大幅缩水,存货大量增加,诉讼缠身。同年8月,华锐的第一批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教父”级人物尉文渊临危受命入主董事会,此举被视为华锐风电的资本方对以韩俊良为核心的“大连重工系”管理团队的不满。
  
  尉文渊接手帅印后对华锐进行摸底,发现问题十分棘手:华锐在2011年四季度已经亏损,库存严重,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尉文渊针对盘子过大、逆势扩张等问题进行了改革,着手裁员、分权、精简部门结构以甩掉成本包袱,可谓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这一弱势董事长的改革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对于资本市场颇为熟稔的尉文渊难挡颓势,仅仅两个月之后“闪辞”。坊间传闻为董事会内部意见分歧,公司高层已陷入缠斗、内耗。
阅读上文 >> 外径12.2米 风电环锻件巨头伊莱特为更大海上风机做好准备
阅读下文 >> 数据说明未来三年风电行业将迎来反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5053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