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三一重工:距离世界级企业“几步之遥”?

三一重工:距离世界级企业“几步之遥”?

2015-04-1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数:540

  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用法律武器“叫板”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有关机构,深耕“一带一路”……在追逐全球化梦想的道路上,中国民营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一步一个脚印。
  “三一国际化进程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我们的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实现三一从‘出生’那天起的梦想——成为真正世界级企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三一重工和中国众多企业一样,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但这条“走出去”的道路并非坦途,“馅饼”与“陷阱”同在。
  “惹的事不少,赚的钱不多。”向文波这样总结这家企业在国际化实践中一度经历的坎坷,起诉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和总统奥巴马正是其中一例。
  2012年,奥巴马根据CFIUS的建议,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三一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收购俄勒冈州海军军事基地附近的4座风力发电厂。
  不甘被误解的“草根”三一决意拿起法律武器,在美国起诉CFIUS和奥巴马。当外界多认为这不过是以卵击石之举时,去年7月传来了胜诉消息。
  法院裁定,美方行为侵害了中方的合法权益,中方应当被允许质证。判决书说,奥巴马的禁令违法了程序正义,剥夺了中方的合法权益。美国政府应遵循相应程序,公开相关决定所依据的非保密信息,并给予中方公司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回应的机会。
  谈起这个当初“为尊严而战”的案件,向文波表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们希望给其他中国赴美投资企业提供借鉴,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运用国际化思维解决问题”。
  “三一走过弯路,起初对海外市场判断太乐观,导致快速扩张,甚至一度以为会几句外语出去就能搞国际化,现在想来过于激进。”向文波说,但无论如何,企业“走出去”都是必然选择。
  目前,三一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多个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集团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三一重工海外业务保持逆势增长,2011年至2013年海外销售额分别为34.25亿元、87.40亿元、108.74亿元。
  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约120亿元,再创新高,占三一整体营收1/3左右;今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更高达50%,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也曾坦言:“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这家中国民企的国际化征程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2002年首次将设备销往海外,但服务、售后支撑体系等出现的问题使三一开始反思在海外构建产业链的必要性。
  曾经有印度客户提出服务请求,三一当天就派出工程师从中国前往协助解决,谁料辗转飞机、火车、牛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时4天“跋山涉水”方才抵达。
  一些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落后,对三一海外销售服务造成了的巨大挑战。为此,三一开始深入推进本土化战略,并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和运营。
  2012年,三一吞下视为“偶像”的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这场看似偶然的收购,被向文波形容为“结婚是一夜的事,暗恋在很多年前就已开始”。
  “进驻德国,我们在距‘大象’约1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投资建厂。那时压力很大,别人不相信一个传统中国制造业企业怎么能占领德国市场,而且全球最知名的两家同行业公司都是德国企业。”向文波说。
  当时,德国产品的诸多高标准让三一“震惊”。面临技术上的壁垒,三一只能迎难而上,耗时两年半研发出完全符合德国标准的多款产品,因为相信“在德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是能够走到全世界的”。
  在三一重工副总裁贺东东看来,企业“走出去”一定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连这个起码的产品问题都解决不了,价格降不下来,技术提不上去,国际化无论做什么并购,做什么投资,一定失败”。
  德国人通过几年时间近距离观察三一在“家门口”的表现,终于相信“这群中国人是来真的”。正是这些年在当地的深耕努力,才让后来在欧洲经济寒潮中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大象”普茨迈斯特主动寻求被三一收购。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金风科技荣获2015国际稀土产业成果展最佳成果展示奖
阅读下文 >> 中国北车:从“走出去”到“留下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8815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