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加上右玉这块风水宝地,包括国电、大唐在内的大型风电开发企业纷纷前往右玉“占山头抢风”,一台台大风机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迅速蔓延。
刘卫国所在的玉龙风电场海拔高度在1650米-1750米之间,设计范围12平方公里,场内测风点6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79米/秒。一排排白色大风机依次排列在翠绿的山岗上,十米多高的风机迎风飞舞。“只要有风就会昼夜不停地转,一台风机一年可以创造价值百万元。”说起这些高大挺拔的“大风车”,刘卫国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风场是2011年6月实现并网发电的,到今年6月底累计发电量达3.4亿千瓦时。
“风电技术成熟,管理简单,用工也少,9个人就可以维护33台机组,每年可向国家电网输送电量1亿千瓦时。同等规模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只需增加6名技术人员。”玉龙风电场总工肖光毅告诉记者,相比火电、光电,风力发电占地面积少,塔筒、监控房、变电建筑等仅占风电场约1%的土地,其余99%的场地可供农、林、牧使用。
目前,右玉已有包括小五台风电在内的国电山西洁能、国电山西新能源、玉龙公司、大唐丁家窑诚达等10期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50万千瓦,加上正在建设的4期项目,到今年年底,全县风电装机容量将达75万千瓦。
架起转型跨越绿色高速路,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往国电电力右玉高家堡风电场,一路上,峦峰峥嵘、绿波荡漾,阵阵清风拂面而过,令人神清气爽。抬眼望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头上,高耸云天的“大风车”绵延几十公里。
这些“大风车”不仅能发电,还十分好看。在荷兰,看大风车是世界各地游客到荷兰的必选旅游项目。而如今,几百台大风车在右玉拔地而起,随风起舞的独特风景,成为塞上绿洲又一道靓丽的观光景点。
“风电产业的发展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清洁能源,也带动了右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县宣传部副部长冀全喜说,每年到右玉旅游观赏大风车的游客络绎不绝。
站在风电场的山头上,远眺苍茫大地,更能体会到风电的威力与魅力。“右玉风力最佳的山坡已经基本被各风电企业占满了,我们公司的四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年底即可投产。”该公司总经理郑文胜介绍,高家堡风电场还承担着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任务,目前已对外培训了40名技术人员。
记者了解到,去年右玉县风力发电4.5亿千瓦时,上网电价0.61元,产值近3亿元。由于许多风电项目还在国家“三年免税、三年减半”的扶持期内,对地方财政贡献还未显现。“三减三免”期过后,对右玉当地财政的贡献将是十分可观的。
右玉宣传部长卢世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个项目4.95万千瓦的规模计算,年产值为6100万元,可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到去年年底,该县风电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上缴利税1亿元。到“十二五”末,右玉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40万千瓦,预计可为右玉带来2亿元财政收入。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成为右玉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右玉转型跨越发展架设了一条绿色高速路。
针对内蒙古曾出现“窝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卢世雄说,内蒙古窝电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地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滞后,而右玉周边布满了变电站,今年还要新建一个110千伏变电站,不会出现“窝电现象”。
“到‘十二五’末,右玉县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40万千瓦,成为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卢世雄信心十足地说,随着低速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右玉风电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也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