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华锐风电迎来巨亏 过度依赖政策与政府支持

华锐风电迎来巨亏 过度依赖政策与政府支持

2013-04-12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1156

  过度依赖政策与政府支持
  “政府的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引导并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而我国企业在发展前期过分注重速度、数量、规模,对质量、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从而导致生产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明显脱节。”所以,万一政策急刹车,那些政策依赖度高的企业肯定会吃亏。华锐风电无疑就属于这类企业。
  华锐风电一直紧紧把握政策走向与决策者心理,从上马1.5兆瓦风机的第一步开始,华锐风电与韩俊良就为了迎合产业政策与政府部门而进行着一场技术豪赌。因为兆瓦级产品投入大、风险高、成本高,在当时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无异于是铤而走险。然而,当兵行险招的华锐风电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时,刚好赶上国家发改委出台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政策,踩准政策节奏的华锐风电因此在之后几次国家特许权招标中获取了巨大份额。
  2006年下半年起,华锐风电又陆续开始了3兆瓦、5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这种实验性的技术开发,不仅深合主管部门鼓励生产大风机的意图,进而也赢得了包括五大电力公司在内的国企客户们的信任。
  此外,华锐风电紧跟政府部门步伐还表现在它不顾风险、不计成本地承担了多项标志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其中最给决策者“挣面子”的工程,莫过于上海市政府要赶在世博会前实现的中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这个项目要在海上安装34台3兆瓦的风机,而当时本土风电企业做陆上兆瓦机都是刚起步,所以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企业都对项目摇了头,但是韩俊良点了头。华锐风电不惜重金邀请国际公司Windtec帮助联合开发。这个项目最终让政府在世界面前倍感有面子。
  政府部门对于华锐风电这样听话的“好孩子”自然要另眼相待。2009年,国家能源局风电技术装备座谈会选在华锐大连工厂召开,这是行业内首次。2010年初,国家能源局又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设在华锐风电,并为其提供了77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但是,当政府部门踩下刹车时,亦步亦趋的华锐风电相比竞争对手,受伤就格外严重。2011年,行业急刹车出现,大规模的项目审批受到限制,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不断出台,准入门槛被不断提高,在“风电之都”酒泉几无新开工风电项目,这让命系风力发电场订单的华锐风电遭受了沉重打击,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945兆瓦,被金风科技以3600兆瓦抢回了第一头衔,全球市场排名也从第二跌至第七。
  “低价一哥”反被价格伤
  韩俊良被业界称为“冒险家”,他主导下的华锐风电对于速度、规模有着狂热的追求。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华锐风电挥舞价格屠刀祭出低价策略,以一种激进的营销手法寻求薄利多销。在历次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偏爱,低价都成为华锐风电中标的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6月开标的甘肃酒泉380万千瓦风机项目,华锐风电报价仅5800元/千瓦,比金风科技低了将近500元/千瓦,最终拿下180万千瓦的订单,而金风科技仅81万千瓦。
  业内因此戏称华锐风电为“低价一哥”。然而这样的低价野蛮生长方式,犹如《倚天屠龙记》中的七伤拳,克敌之余自身也深受暗伤。其一是这种决绝的营销策略,将二三阵营的风电企业逼向墙角,让华锐风电树敌无数。其二,价格战加上行业产能逐渐过剩,使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所有从业者的盈利能力都大受其害。国内风机价格在2008年曾经高达每千瓦6500元,但是目前这个数据已经下滑到3500元,最终这也反作用于华锐风电自己,令其盈利能力受损,资产负债率上升。2007年和2008年,华锐风电的资产负债率均为89.5%左右,远高于金风科技的54.89%和44.8%。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黄河上游水电在西洽会上签订200WM风电项目合作协议
阅读下文 >> 国有企业风电项目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5798&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