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竞争市场主要是国内,但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却是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重齿公司副总工程师曹云告诉记者,早在我国发展干法水泥、风电之初,所用大型硬齿面高精度齿轮箱产品几乎全部被德国Flender、瑞士MAAG等跨国公司所垄断。而他们之所以能从这些跨国公司抢回大部分国内市场,正是因为自己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其实,不光干法水泥、风电产业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它的装备制造业也是如此,越是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少数跨国公司的垄断越强。而面对这样的竞争,类似齿轮箱这样的核心技术是从国外买不到的,在国内更是学不到的,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
为此,他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先后建立了9个设计研究所、4个工艺技术研究所,以及研发平台、科技规划和项目管理所、理化测试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健全的科技研发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公司每年以销售收入5%的资金投入科技研发,并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广泛吸引人才。目前,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已达800多人,占到了职工总数的26%。其中,研究员级高工有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11人。
另外,该公司还与重庆大学、哈工大、中船重工703所、704所、德国FEV公司、英国SMT公司等近20家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推动应用基础、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
这些做法使重齿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近10年来,该公司每年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产品都在100件以上,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共1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主持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2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0余项。
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重齿公司占领的市场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高端。就以船舶齿轮箱为例,20多年前,他们只能生产3000吨内河船舶用齿轮箱,现在已能生产3万吨海洋船舶用齿轮箱。
现在,该公司的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船舶齿轮箱,扩展到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变桨偏航减速齿轮箱、海洋工程船用多功能齿轮箱、建材齿轮箱、冶金齿轮箱、火电齿轮箱、核电齿轮箱、轨道交通齿轮箱、工程机械齿轮箱、海洋平台升降系统等,涵盖能源、交通运输和特种装备等众多领域。
科技创新还将引领未来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温剑波说,公司在科技创新上的持续大力投入,不仅支撑了过去的高速发展,还将为公司赢得未来。
过去,通过三峡大坝的船舶需要过五级船闸、花费3小时以上时间。而在今后,3000吨级过坝船只将乘坐世界迄今最大的升船机,像乘电梯一样直接翻过三峡大坝。重齿公司自主研制的三峡升船机齿轮传动装置突破了超大模数深层渗碳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完成设备的安装、进入调试阶段。温剑波说,西南地区大型水利枢纽众多,这一技术将有广泛应用前景,而他们所占领的技术“制高点”,将为他们赢得未来的市场。
今年7月,国家科技重大项目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齿轮箱在重齿公司成功下线,目前已随机组运往江苏如东黄海风场安装,并于年内实现并网发电,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齿轮箱。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成功替代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