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玻纤发展及展望 
1.1 数据表
  
1.1 数据表
|  | 2000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预测) | 2015年 (预测) | 2020年 (预测) | |
| 世界玻纤总产量 (万吨) | 220 | 360 | 420 | 460 |  | 472 (JEC公布) | 637 (按予测增率推算) |  | |
| 我国玻纤纱产量(万吨) | 21.6 | 116 | 160 | 211 | 205 | 230 | 300 | 400 | |
| 其中:池窑生产(万吨) | 5.2 | 89.1 | 116 | 174 | 165 | 180 | 250 | 360 | |
| 我国三大复材总产量(万吨) | 67 | 226 | 258 | 290 | 323 | 360 | 600 | 800 | |
| 我国玻纤用量(万吨) | 30 | 82 | 96 | 110 | 126.2 | 145 | 200 | 300 | |
| 我国玻纤出口 | 量(万吨) | 8.19 | 79 | 108 | 121 | 98 | 120 | 130 | 140 | 
| 占产量比例(%) | 38 | 68 | 67.5 | 57 | 48 | 50 | 43 | 35 | |
| 我国玻纤进口量(万吨) | 8.65 | 21.5 | 23 | 21 | 19.14 | 25 | 20 | 15 | |
| 我国玻纤及制品销售收入(亿元) |  |  | 400 | 547 | 649 | 800 | 1150 | 1600 | |
1.2 分析
(1)随着以池窑拉丝为中心的新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我国玻纤进入本世纪以来快速增长,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占世界40%以上,居第一位。
(2)以低成本占居世界玻纤中档产品市场,年出口量超过100万吨。占产品比例曾超过60%。随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和国内需求增长,比例会有所下降。
(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复合材料快速发展,往后绿色经济的贯彻和应用领域与国外差距的缩小,复合材料还会快速发展,使我国玻纤市场已>140万吨/年,成为世界第一基础上还会继续增长。
(4)面临贸易保护,成本增长、产能快速增长的局面,我国玻纤必须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努力开发扩大应用,求得科学发展。
2 主要应对技术措施(玻纤部分)
2.1 加快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
(1)国内、外高性能玻纤生产情况
| 项 目 | 2000年 | 2005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5年(预测) | 2020年 (预测) | ||||
| 国内 | 国外 | 国内 | 国外 | 国内 | 国外 | 国内 | 国外 | 国内 | 国内 | |
| 产量(万吨) | 0.1 | 6.8 | 0.2 | 10.5 | 13.5 | 75 | 15 | 80 | 60 | 100 | 
| 高性能玻纤产能占比(%) | 0.7 | 3.9 | 0.36 | 4.8 | 6 | 33 | 7 | 37 | 20 | 25 | 
(2)高性能玻璃纤维与传统玻璃纤维相比的性能优势和主要用途
| 强度 | 模量 | 复材耐疲劳性 | 耐温性 | 耐酸性 | 耐碱性 | 介电性 | 耐辐照性 | 导光性 | |
| 性能与普通E玻纤相比 | 提高20%以上 | 提高10%以上 | 提高5倍以上 | 使用温度提高200℃以上 | 酸性条件下失重减小2倍以上 | 碱性条件下失重减小2倍以上 | 高频条件下介电常数降低25%以上,介电损耗降低40%以上 | 在强辐照条件下,保持高而稳定的绝缘电阻 | 具有芯、皮结构的纤维,光能通过折射传导传输。 | 
| 典型高性能玻璃纤维产品 | 高强纤维 (美国S、中国HS、日本T) 无硼无氟改性玻璃纤维: Advantex®纤维 HiPer-texTM纤维; ECT、TM纤维(重庆); GMG纤维(泰安); E6纤维(巨石) | 石英纤维 高硅氧纤维 玄武岩纤维 | ECR纤维 TAG纤维(泰安) | 耐碱纤维 CemFil纤维 玄武岩纤维 | L玻纤(美国) NE(日本) 低介电(D纤维,中国) 石英纤维 | 耐辐照纤维 | 多组分玻璃光纤(非通讯光导纤维) | ||
| 典型用途 | 国防军工防御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风电叶片基材 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等 | 耐高温和耐烧蚀材料 | 烟气脱硫、化工及海洋工程用容器及管道等 | 增强水泥 | 航空航天导波材料 印刷电路板 通讯器材 高速数字电子系统 | 核能用电缆绝缘材料和保温绝热材料 | 军事和科学、信息产业、医学等用途的传光束和传像束 | ||
(3)开发高性能纤维的思考
① 可以把开发高性能纤维作为提高我国玻纤技术水平,由大变强的抓手。力求快速有效地把这件事做好。
② 充分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确定开发路线。例如a.选择综合性强、性价比好,应用前景广的纤维成分,长期坚持改进、推广和扩大。b.从改进入手,长期坚持某种功能特性纤维开发,逐步扩大规模。C.重视中碱玻纤成分的改进和开发,改进其工艺性、防水性,以更好保持和扩大中碱玻纤在某些领域的性价比优势。
③ 加深认识新材料开发的规律。坚持长期努力深入探求规律、扎实积累阶段成果,和材料应用单位长期合作。切忌跟风仓促上马,迂困难就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④ 密切注意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要应用现代方法和仪器保证研究工作快速科学推进。试产中使用高水平装备保证重复性、可靠性,并及时推进规模化生产进程。
⑤ 材料的优劣是相对的,新功能玻纤在某些方面有突出优势,往往是在一种特定的应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对一种新玻纤一些允许的缺点要重视应用技术开发和后序涂覆改性,以提高高性能玻纤的开发效果。
2.2 贯彻绿色经济战略,围绕低碳低氧,努力节能减排提效
主要涉及以下技术环节:
(1)玻纤原料及配方优化。
(2)燃烧和余热利用新技术。
(3)优化配置力求最佳熔制技术。
(4)多孔多排成型技术。
(5)自动控制和物流新技术。
同时注重发挥玻纤特性,促进相关行业节能减排。
2.3 为扩大深加工的品种和应用,提供优质、多品玻纤
以浸润剂为核心,重点满足增强热塑性塑料及风电、高压管、电子信息和建筑、环保防腐等领域发展需用玻纤。
2.4 努力提高技术和职工队伍素质
高技术、新品种的开发需要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原有队伍的提高,要认识规律(其中基础知识和测试技术很重要)、扩充新知识,加强学习和交流,重视职业培训。
 手机浏览网
手机浏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