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呈现出生产侧强、消费侧弱,传统能源统计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统计弱的结构性问题。这是目前中国能源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能源的统计数据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一般来说,电、油、气的统计都比较完整和可靠。但是煤炭生产企业多,可以通过各种运输途径和渠道获得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统计很难有一准确可信的汇总和收集,煤炭的消费和生产统计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误差。
能源统计的不准确会影响中国在低碳道路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投资。“目前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最近的第三次全国企业普查,摸清各种经济数据,包括能源统计数据,扎实地把中国的统计基础牢固地建立起来,使中国的能源统计数据为政策制订、经济生产发展、市场指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王庆一认为,“未来的能源统计应重点加强能源消费统计和可再生能源的统计,对能源统计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满足加强能源生产、消费形势监测、研究,支撑能源管理工作为目标。”
统一体系
1982年,中国便设立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随后建立起了国家能源统计制度。近年来加强了能源效率和环境指标调查统计,推进统计现代化,实施统一联网直报制度,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但与现时的各种需要和国际同行比较,中国仍亟需对能源统计系统进行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核算体系。“由于中国市、地、县统计的能源数据比省一级统计的数据要高很多,而各个省统计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总和也要比全国统计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数据高许多,这种自下而上的统计系统误差很大,尤其是煤炭的统计数据。”王庆一说。
比如,在2005年的煤炭统计中,2000年的煤炭消费在12.4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增加了7463万吨。而在2014年的统计中,2000年的煤炭消费实物量又增加了9091万吨。相较于2002年的统计数值14.45亿吨标煤,2000年的煤耗实物量相差了1.6554亿吨。
此外,在2000年国家和地方统计之和中,煤炭消费量有4.1%的误差。2012年这种误差达到24%,相差8.5亿吨。因此,将全国和各省市的统计系统都纳入统一的核算体系,以统一能源统计和计量口径尤为重要。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目前中国能源平衡表、分行业分品种的能源消费数据都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的统计,有些统计口径与能源领域通用口径不一致,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中国交通业的能源消费与能源领域通用的交通运输用能的口径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组建议,能源统计的有关部门应根据能源统计数据,公布历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口径的能源消费与能源通用口径之间的对照关系。其中,中国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源消费应扣除能源工业用能,将其单列。
而交通运输应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分出单列,并按各种运输方式调查统计。同时,平衡表中行业能源消费量应按产业活动分类统计,并开展民用煤专项调查统计。
此外,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也需要细化改进。由于中国落实能源统计功能的指标缺失,指标设计粗疏,缺乏分析和预测,对应的经济和社会指标统计差额过大,导致能源统计时出现各种问题。以煤炭生产统计为例,中国目前只有产量记录,而美国则包括煤炭可采储量、矿井和露天开采产量、煤矿数、煤炭工业职工数、矿井和露天矿劳动生产率、平均出矿价以及矿工平均小时工资等。
建立数据库
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报告中,其中一项战略任务是拓展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今年以来,中国在国际能源交流方面进步明显,但在数据公开和国际标准规范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于是,项目组建议,中国应建立多功能国家能源数据库。目前国际上所说的能源数据库是指具有现代信息处理功能的能源统计分析系统。它的功能包括了能源经济、技术信息、能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能源政策和规划分析、能源效率和效益分析、能源环境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能源指标国际比较等众多方面。应建立国家电子能源信息系统和能源数据库,为政府机构、企业、公众和国际组织提供信息服务。
此外,中国能源统计数据的公布频度不够,在统计数据发布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在完成统计数据后,为快速参与到全球能源改革中,应提高数据发布的频度,及时结合国际能源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调整和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体系。中国现行的能源统计分类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适应,完全可以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分)进行重新分解和组合。
要推行联网直报。2011年,全国联网直报系统启用,目前正在26个省份规模以上企业试点,应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等纳入联网直报系统。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中国没有粗放发展的资本,也没有粗放发展的理由。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在守护环境底线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地发展。而如何严密的规划,则需要严格准确的统计数据来指导。”
差距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能源统计司人员约30人左右,负责能源和环保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国垂直化的多级统计机构的总人数并不少,但效率低,应使多层次机构的框架扁平化,将冗余人员充实到需要的地方。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能源统计信息机构,功能完善,装备先进,有625名工作人员,2013年经费达1.056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能源统计机构有190名来自成员国的能源和统计专家,有14种能源统计出版物和IEA/OECD能源数据库。